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品味生活网 资讯 正文

八旬周正忆姑苏美专学油画何故必定得有传统之根

2020-01-09 17:06:32  阅读:7762 作者:责任编辑NO。邓安翔0215

2019年是颜文樑等发起的苏州美术画赛会创办100周年,“澎湃新闻·艺术评论”曾推出“口述·苏州美专”系列,寻访健在的美专学生。近日,在苏州美术馆推出“ 回望江南——苏州美术画赛会100周年特展”前,借“凤鸣姑苏——周正艺术成就展”之机,记者正常采访了今年86岁的苏州美专学生、原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周正。

作为陕西师范大学艺术系的创建者,周正说:“颜文樑先生有一次说,学油画的同学,也一定要学中国的传统,因为这是我们的根,你们将来能不能成才,能不能发展;你的枝叶、你的干和茎是从根上发出来的,所以这个根很重要。当你不脱离传统的时候,实际上你已经站住了,因为你有根。有的人不学,他就飘在上头,只能跟着别人去跑。”

“凤鸣姑苏——周正艺术成就展”展览现场

在“口述·苏州美专”系列先前的访问中,关于美专创始人、“沧浪三杰”之一的胡粹中的叙述,篇幅了了,只知他擅画水彩,除美专外,兼任中学美术教员,生前担任西安冶金学院教授。

不久前,苏州美术馆推出“凤鸣姑苏——周正艺术成就展”,展品中,有一本《苏州美专校友录》,其中“陕西”部分有六位学生,其中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的周正先生就是颜文樑、胡粹中、朱士杰的学生,通过他的点滴回忆,得以拼凑出这位创始人在西安的往事片段。

青年周正

1952年,19岁的周正从苏州美专西画系四年级肄业,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的号召,前往西安。1955年,从西北艺术学院美术系(现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后,周正留校执教三十多年,曾任西安美术学院教授、《西北美术》主编。1987年,他组建陕西师范大学艺术系(现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音乐学院)。在西北地区美术教育的土地上,他撒下过苏州美专与颜文樑等先生教育思想的种子,培养了很多优秀的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工作者。“西安美术学院的油画里,有颜文樑先生的思想。”周正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

自江南,到西北

澎湃新闻:离开苏州后,您回来过吗?

周正:1952年离开苏州,六十多年了,没有真正回到苏州,好好停留过,最多是开完会匆匆离开。

那一年,在西北的彭德怀书记打电话给华东区书记陈毅,说华东区人才济济,西北需要人,能否支援。当时在党的号召下,有志愿去的就报名。我哥哥是党员,在上海做金融工作,他给家里打电话,我说没问题。那时,组织上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全家去落户。像我们的家庭最简单,一个老母亲,我弟兄两个,只有三口。

周正 《南方早春》油画 2008

澎湃新闻:初到西北是什么情况?

周正:当时我立了一个志愿,哪里需要,哪里就是志愿。我希望自己是社会需要的人,而不是多余的人。19岁,是满腔热情的,其实根本不知道会去西北哪里。3000个干部从上海坐专列到了西安,晚上吃了饭,看了秦腔。第二天早晨开会,念了一批名单,名单以外的人继续往西。名单上有我,可是没有我哥,所以母亲和哥哥继续走,我留在了西安。

那时,西北军政大学有一个艺术学院,(组织上)一看我的专业,就把我送到艺术学院所在的长安县兴国寺,学院还有戏剧系、文学系,他们在原上,美术系在原下。我一直留在西北军政大学,1960年,艺术学院改成西安美术学院。

当时西北地区完全按照老区的部队生活方式,艺术主要是群众美术的普及工作,年画、连环画一类。我觉得,西北需要专业美术学校毕业的人,因为普及和专业还是有距离的,尽管都是为人民服务。

澎湃新闻:这次回苏州,带着“凤鸣姑苏——周正艺术成就展”,您的感受如何?

周正:我这次其实就是感恩之旅,我生在苏州,在苏州长大,受到苏州民间传统文化和乡亲父老的培育,特别像颜文樑先生和苏州美专。我现在所有一切可以用两句话概括:师恩难忘,师德难报。

这次回来,希望让苏州的老师朋友了解我这些年的工作,我没有给苏州丢人,我把老师的精神带到了西北。西安美术学院的油画里,有颜文樑先生的思想。颜老办学,寄托了他的理想,那种胸怀不是我们大家可以相比,能传承他的精神,已经是很大的安慰。

澎湃新闻:还有哪些同学从苏州到了西北?

周正:冶金学院有一位胡粹中(编注:苏州三位创建人之一)教水彩画。冶金学院的建筑设计专业要学美术,画写生,学设计。我知道他到了西安,(后来)借着熟人关系,把他介绍到西安美术学院,教水彩课。他也是地道的从法国留学回来,性格特点和技术专长是水彩。实际上,水彩是油画的基础。好像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也有一位,原来画的是课程教材。

苏州美专校友录陕西部分 澎湃新闻记者 图

澎湃新闻:在之前采访中,对胡粹中回忆不多,您对他还有什么印象?

周正:他很开朗,眼界宽广,不仅教美专,也教普通中学。我过去在苏州乐群中学,是一所教会学校,他就来上水彩课。我们年龄距离很大,但他并不完全把我们当无知的小孩,而有一种那代人对待晚辈的情感,很温暖,因此也容易接受他的教导。

最后一张成绩单

澎湃新闻:展览上,终于看到“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学生成绩报告单”,几乎已经没有人保留着这么珍贵的原件,请您谈谈这张成绩单的故事吧。

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学生成绩报告单,周正,1951年第二学期

周正:这张成绩单,是1951年,第二学期的成绩单。1951年到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苏州美专就不存在了,合并以后,后来成为南京艺术学院。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这张成绩单是我最后一张成绩单,院系调整前的最后一张成绩单。这张成绩单寄到家里,因为我是苏州人,就住在苏州,地名叫富仁坊。

我们西画系,我这个年级学的课程是这样记名,一门是“油画”,时数最多,平均一个礼拜15节课;“创作实习”,一个礼拜11节课。从课时数能够准确的看出,油画和创作是主要课程。

下面,有一点色彩课,就是“水彩画”,学时数是每周两小时,和专业课相比相差很多,这个课就是胡粹中先生教的,苏州美专画得最好的水彩画家。到了三年级了,正式课程有个“速写”课,速写就是“动画科”学生表现得最吸引人的地方, 我有时候画素描,中途过去看一看他们画速写,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主要是通过速写,画大量活动的东西,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弱点、缺点,所以这个课尽管学时不多,每周平均两学时。

我们专业课是集中单月上,不一定每周只上两节课,平均是每周两学时,连续画,否则收获太少了。在基本知识和理论方面,主要有解剖学,因为对于以人作为主要描写对象的绘画来说,对解剖不懂是不行的,而且解剖学不同于医学解剖,主要是对外形、结构、比例、形状,对每个骨头的特征(要掌握),譬如力道,有些是看不见的,有些是在皮肤上显露出来的,包括肘、肋骨、骨盆、踝骨,这些是袒露在外,所以解剖一定要了解。

这张成绩单寄到我家的时候,正好我们快要离开苏州。我把成绩单给母亲看,因为她是我们的精神支柱,一个家假如没有老母亲,早就不是家了,所以成绩单就是向她老人家汇报,让她心里有数,我们作为子女,没有把学习当作儿戏,而是很认真地在学习,希望自己能够做到父母所希望成为的人。

周正在工作室作画

澎湃新闻:您入校时,为什么是苏州美专三年级插班生?

周正:我是高中毕业考美专的,苏州美专学制五年,初中毕业就可以读。我高中毕业,有绘画基础,就插班读三年级油画了。

澎湃新闻:您刚才谈到母亲是精神支柱,因为令尊走得早,您两岁他就不在了。那么,家庭经济情况,怎么负担起您学画?

周正:我们家在苏州富仁坊,旁边有个小公园。我父亲最早的工作是从事营造,小公园边的大光明电影院、新苏饭店、开明大戏院,都是父亲盖的。我喜欢画画,有时候到电影院看电影,画海报的美工师傅就拉我进去,玩画画的材料,也会帮他们涂个底色,他们看我有点才气,干脆让我画海报。

一旦入了这个门,就觉得太深了,自己懂的太少了,刚好有一所苏州美专,名气很大,就报考了。当时胡粹中先生在中学教水彩,其他一些老师也是美专的,所以很自然地就融进了美专。

以人为本,身教为先

澎湃新闻:回看两年求学,您对苏州美专的印象是什么?

周正:美专是环境美,人美。人美,分两部分,一部分呢,是授课的老师,他们体现了人品高尚,他们的言教真的不如他们的身教,无声的教诲是最有力量的,因为他不是要和你说什么,而是你发现了之后觉得真是要跟他们学习,包括他们的理想,他们对待学生的态度。假如没有那种真诚的爱,是不可能的。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次,就是有一学期我学费交不上了,当时按照规定要停止学籍。朱士杰先生知道后说,你不要怕,我来帮你。他说他去接一个活,到市里看哪个单位需要画,用他的名义去接,完成了就把那笔报酬作为学费给我补全学费,补全了我就能上学了。

我们的老师真正是活生生的立体的老师,生活中他们不摆架子,不以自己是个大艺术家那样对待我们这些无知的年轻学生,所以在那样的人文环境里,自然而然地接受他们提出的观点。为什么,由于信任。因为他们的人格证明了他们是非常好的人。苏州美专在教育这部分,更重视的是内,而不是外。不仅老师对自己重视内,而对学生也是重视内。重于学生的修养和人格完善,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一直到现在老了才真正感受到,原来我一辈子在艺术实践和教育实践中,是这样子来认识自己。我们眼睛看别人的缺点,容易看清楚,看自己老是看不见,更多的看见是自己的优点而不是缺点。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是艺术家灵魂的一面镜子,好和坏,品格的高和低,在画面上是能够感觉到的。你要提高艺术品位,只有提高自己的人格。

孔子说,人无完人,大自然也一样不完美,但是也有“完人”的说法,“不失本我,斯为完人”。要成为真正的艺术家,必须要真诚。因为艺术是心灵的外化,真就是本我的意思。诗画本一类,诗和画是一个规律,就是“天工与精细”。在黄宾虹《画学通论》里也是这个意思,我们学画,是为了自己,不是悦人、讨好人,而是保持自己灵魂的清和明,“清明在躬”,怎么才能保持清和明,一定要照镜子,这个镜子就是你的艺术作品。拿出来之后,你认为好,不一定真好;你认为高的,未必就是高的。经过人、时间、文化沉淀,自然有明确的答案。

《开普敦的港湾》周正 油画 1997年 苏州美术馆馆藏

在画画问题上,苏州美专和颜文樑先生“以人为本”的思想,当时是非常少见的。他并没有这样说,实际做法就是这样,他是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渗透到教学里。我们对于老师们非常感激,甚至感恩。他们并没有把我们作为外人,而是就是他们的子弟一样。

苏州美专教材也很美,可以说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通过实际的写生素描练习,不仅提高了技能,更重要的是你直接和古代希腊的作品对话,通过实践理解它的美美在什么地方,而这些美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出来,在我的艺术实践和展览反馈中得到证实,老师的教育非常正确,引导我走向正路,逐渐成熟。

周正在给学生做教学示范

澎湃新闻:后来,您如何把苏州美专的精神在西安、西北的艺术教育中传承?

周正:我来自一个传统的学校,五十年代,西北有新的、革命的背景,却缺少西方艺术原汁原味的传统,所以想了解西方艺术究竟是什么,如何学习。

到西安以后,我几乎什么课都教过,素描、油画、雕塑、设计、国画……可以想象,苏州美专的老师给了我些什么。所以,我概括了一下,对学生提了四点要求:第一,独立的人格——学艺术的人容易跟风,什么流行,什么好卖,就学什么。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究竟要走什么样的路。第二,真诚的情感——学艺术,要明白艺术的特点,是为了表达情感,情感必须出自真诚,不为讨好,不为功利。第三,修养和品位。第四,专业的水平。这四条,缺一条就不能成才,这是老师给我的启发,我也是这样走过来的。

回忆颜文樑:“立起中国的油画树”

澎湃新闻:对苏州美专的老师、颜先生还有什么印象?

周正:苏州美专的老师,不是我原来想象的名画家(派头),他们不像明星,非常普通。颜文樑先生,他是一团和气,和蔼可亲,头一次他给我上课时,当时我是三年级西画系插班生,三年级开始画油画了,油画教室里刚开始画的是静物。油画课,有两个老师,一个是颜先生,一个是朱士杰先生,因为颜文樑先生一个礼拜只能到教室来两次,其他时间在上海沪校上班,所以他非常辛苦,从上海专门来苏州,他只要一进教室,我们就很激动,心潮澎湃。颜先生是我们的偶像,他的故事很多,我们很希望他能亲自给我们上课。

《雨后长安夜》 周正 油画 1958年

有一个小故事,是他最初给我上课时的印象。他一个一个挨着看,不放弃教室里的任何一个同学,快挨到我的时候,我已经激动得坐不住了。他看完我旁边的同学,我就站起来,把位置让给颜先生,请他看画。他一开始没有看我画,先看我的调色盘。我们是头一次见面,他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他。他一看调色盘,第一句话就是,你是新来的吧。他从调色盘就看出我是新同学,我说是啊,我是新来的,才考进来。他说,我从你的调色盘,就看到你好像以前没有正式学过油画。我说你说对了,没正规学过。他说,绘画其中特别是油画,不同于其他画种,它是非常讲究的,是西方的传统,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你的调色盘,挤的颜色各种各样的都有。我几乎把箱子里带的油画颜色,红的、黄的、蓝的、白的、黑的,都挤上去了。他说,第一,在会画画的人的调色盘上,颜色是有限的,不是什么颜色都往上挤;第二,你挤得乱七八糟的,暖色和冷色挤到一块,(正确的)调色盘应该有秩序,暖色系在一边,冷色系又是一边,白颜色用的最多,所以记得最靠近手边,所以从你调色盘一看,你还没有建立起习惯。这个(要点)不是一个课程内容,但是大家在油画老师的指导下,已经形成了习惯,只要是受过训练的人都知道,这是常识。我听了,很受启发。他说艺术是有秩序的,有规律,你要学画一定要懂得、遵守这个规律,不仅画起来方便,而且颜色容易调准。我从这一刻就体会到,老师不是在讲油画,而是在讲怎样学油画,怎样做成人的问题。比如,挤颜色吧,我们画静物画,苹果装在瓷盘里,颜色挤出来有绿色,蓝色,实际上画面上是没有的,即使为了调色,也应该是很少一点冷色就行了。挤颜色,要根据对象来挤颜色,这就是有经验和没经验的区别,我觉得真是受益匪浅。他说,画画不是纯粹技术问题,要进行形式上的研究,懂得它的规律,也就是“道”。

周正的教学工作手册

澎湃新闻:除了油画,你们还学国画,这也是颜先生提倡的吧。

周正:颜文樑先生有一次说,你们学油画的同学,一定要学中国的传统。苏州美专,像我们西画系当然主修油画,另外开了很多选修课,其中就有中国画,所以我就是在他的启发和指导下,选修了中国画。我的中国画,其实就是我当时和学油画同时学的,不过就是课时少一些,一周也就是去两次。颜先生说,为什么一定要懂得中国的传统呢,因为这是我们的根,你们将来能不能成才,能不能发展;你的枝叶、你的干和茎是从根上发出来的,所以这个根很重要。当你不脱离传统的时候,实际上你已经站住了,因为你有根。有的人不学,他就飘在上头,只能跟着别人去跑,所以通过他的教育我就想到,看看那些老一代艺术家确实都是这样,徐悲鸿有他从中国绘画中吸收到的东西,渗透在他的油画里,刘海粟有刘海粟的做法,颜文樑也有他自己吸收中国画的一些东西,各有各的个性与选择,从他们的作品里能够看出他们的修养,他们是有根的。

《雪域高原 一方净土》 周正 国画 2011年

年轻时期的周正在草原写生

颜文樑先生有一个看法,今天看来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有很大的胸怀,很有气派,他认为中国人画油画,不是我画得和梵高、委拉斯凯兹一样就行了,你最多是梵高第二嘛,一定要有中国人的风格,所以中国人的油画应该形成中国风格的学派,在世界油画界也算是一棵树,在油画树林要有中国的油画树。

澎湃新闻:您创建陕西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时,同时设立了美术系、音乐系,而苏州美专也是注重音乐修养,这有一定的联系吧?

周正:为什么苏州美专要开音乐课?后来我们才知道,所谓音乐其实是和谐的艺术,在所有艺术形式中,音乐最接近诗歌。古希腊人对艺术的看法,最推崇的是诗,音乐是诗配音律的,所以从古代来看,他们都以为只有诗和音乐是最能够影响人的情绪的,它是情感和心灵的东西,所以在我们美专也开音乐课,那就要识谱了,因为音乐是数字相互连接的艺术,是数字的和谐。

对我们来说,懂一点音乐受一点音乐的熏陶,可以改善画面的诗情画意,画就灵动了,因为色彩接近音乐,它也讲究韵律,讲究节奏感,通过节奏来激发你的情绪,加强绘画感人的力量。当时我们并不知道,只是喜欢唱歌,把它当作玩儿,后来通过理论学习绘画实践,颜先生谈到颜色节奏感的时候,很自然接触到音乐部分,这样才慢慢悟到。

成立陕西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一开始我一个人照管两个系,但要建立音乐教育体系,培养老师人才库,我就去请好的老师,全权负责音乐系。作为组织和建立者,要理解,音乐和美术是相通的,美术里要有音乐感、有节奏、有强弱,音乐里也有美术的形象感。学音乐的人,学点美术有好处;学绘画的人,懂一点音乐也好,因为色彩就是音乐。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苏州美术馆视频资料。)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