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品味生活网 资讯 正文

芭蕾舞复生敦煌岩画穿越千年的舞蹈家这样摇动奇观

2020-01-15 16:49:50  阅读:4558 作者:责任编辑NO。郑子龙0371

2019阴历己亥年的央视春晚上,由中心芭蕾舞团的艺术家们扮演的《敦煌飞天》成为一大亮点,这部芭蕾舞剧讴歌的是敦煌守护者的坚持,是让国际更多的人了解咱们的文明,让咱们的民间传统文明“活起来”。

敦煌莫高窟南区存有岩画的492个洞窟,简直每个洞窟都有舞蹈形象。敦煌岩画中的舞蹈形象源源不绝,自先秦、两汉至隋、唐、五代,随年代变迁而面貌各异,代有奇葩,不绝如缕,继承与开展变化的头绪明晰。证明我国古代舞蹈艺术是在各民族文明融合之中逐步累积与丰厚起来的,也证明了文明开展与政治、经济、文明交流的亲近相关。

经变画中的天宫乐舞

巾舞

唐代经变画中的天宫伎乐局面,有一个最明显的特色,便是舞者双肩均披巾带,上下摇动。在许多乐舞图中,长巾则不仅是舞者身上的装饰品,更是重要的舞具,成为今人研讨与鉴赏古代《巾舞》的形象材料。

双人巾舞(莫高窟第220窟南壁)

莫高窟第220窟南壁双人巾舞,是绘于初唐时期的巾舞图画。二舞伎做“吸腿”姿势赤足立于小圆花毯(舞筵)上,双手上下对称挥巾而舞。二舞伎舞姿全同,规整和谐,仅仅左右相对而异,这正是双人舞常用的编列办法。唐代的编舞艺术已达到适当高的水平,在双人舞的编列上,呈现了多种处理办法。有时是二人动作共同,俩俩对称,即唐人诗所谓“鸾影乍回头并重,凤声初歇翅齐张”(卢肇《湖南观双柘枝舞赋》);也有的是凹凸前后,错落有致,或一张一收,或一背一面,比照性强,一同又彼此照应和谐。前者最难之处就在于巾帛飘带动态感的和谐共同与对称共同,而这幅双人巾舞恰恰在这一点上处理妥当——上扬翻飞与下垂弯曲的飘带似乎在一刹那间达到了动与静的完美结合。

倾身垂头的单人巾舞(莫高窟第201窟)

莫高窟第201窟体现的是倾身垂头的单人巾舞。巾舞常为单人扮演。这幅中唐时期的岩画描绘的正是归于软舞的单人巾舞。头戴花冠、上身赤裸的舞伎在方形舞筵上倾身垂头,垂目凝思,舒展双臂挥动巾带而舞。长巾漫卷拂垂,舞姿柔曼,动势舒缓,相同给人以美的享用。

鼓动

在中国传统的打击乐器里,鼓类占有杰出的方位。敦煌岩画中腰鼓动伎乐天所用腰鼓大小不一,型制各异。有的挂在腰间或腹前,有的悬置胸前。舞伎姿势大多是立腿微屈,一腿屈抬,膝与腰齐做“端腿”姿;脚拇指用力翘起,双臂平展,奋张手指,做用力伐鼓状。

佛坛下右侧腰鼓动(莫高窟第158窟)

莫高窟第158窟佛坛下右侧有腰鼓动画面。该窟正中主坛上是闻名的中唐时期所塑释迦牟尼涅槃卧佛塑像,神态慈祥,造型生动。与塑像后所绘的巨幅各国王子举哀图相对,佛坛之下右侧绘有“外道谤佛”图,图中即有腰鼓动场景:外道闻佛涅槃,喝彩跳动,一人振奋得手舞足蹈,那张臂抬腿、肌肉突显、奋击腰鼓的姿势,当是日子中常见的舞姿。

胸鼓动(莫高窟第108窟南窟)

莫高窟第108窟南壁的胸鼓动画面,为晚唐时期线描与敷彩双佳的创作。舞伎头戴花饰,披巾、侧身、展臂、张手指、翘脚趾及一足屈膝高提等姿势,与其他腰鼓动图无异,不同之处是舞者气质刚健,鼓形稍小,纹饰明晰,挂鼓方位提上至胸前,犹现在山西花鼓动胸前挂鼓的款式。从舞巾方式的8字绸花,亦可看出舞蹈的动势与节奏。舞毯上的梅花图画被画工成心夸大地描画成繁星布满的容貌,烘托出舞蹈的火热气氛。

琵琶舞及反弹琵琶舞姿

琵琶本是由西域传入华夏的一种乐器,与秦汉年代华夏的弹拨乐器弦鼗(后称阮、秦琵琶)一同不断被改造,演奏技法渐趋完善。到唐代,跟着西域乐舞的茂盛,琵琶在很多乐器中占有共同方位,是既能独奏,又可独奏、配乐的重要乐器。在敦煌岩画的天宫乐舞场景中,呈现了许多执琵琶而舞的舞蹈形象。这些岩画中的舞伎,大多反弹琵琶而舞。其舞姿多为:上身轻轻前倾,琵琶反背于劲后,左臂伸直握弦,右臂屈于音箱,一足屈立,另一腿屈抬成“端腿”姿。

反弹琵琶舞姿(莫高窟第112窟南壁)

莫高窟第112窟南壁体现的是反弹琵琶舞姿。这是敦煌岩画中最闻名的一幅反弹琵琶舞蹈画面,绘于中唐时期。舞筵两边各有三个配乐乐伎,细眉秀目,樱桃小口,神态各异。舞伎上身向右前倾,左腿屈立,右腿屈膝,高提大腿,脚部上勾,拇指用力翘起;肩披长巾,反背琵琶于脑后,左手按弦,右手屈于音箱后拨弦。舞者高髻云鬓,面部丰腴圆润,表情温婉柔软,“朱唇一点桃花殷,宿妆娇羞偏髻鬟”(岑参《醉戏窦子佳人》),是典型的唐代宫娃特征。

与击长鼓者对舞的反弹琵琶舞伎(莫高窟第156窟南壁)

莫高窟第156窟南壁是与击长鼓者对舞的反弹琵琶舞伎,此图在前面现已介绍了长鼓动者的形象,而反弹琵琶的舞者做半蹲姿势,左腿屈立,臀部重心后移,画匠故意描绘了反背的琵琶正面与伸臂按弦的左手、屈臂拨弦的右手,再加上掖腿左伸的右脚,更杰出了这个动作的高难度。舞者倒执琵琶半遮面,垂目张嘴的模糊愁容,又使咱们想起了白居易那首千古绝唱《琵琶行》中“弦弦掩抑声声思”“别有幽愁暗恨生”的诗句。

绳舞、盘舞

天宫伎乐乐舞舞具除最常见的巾帛、腰鼓、琵琶之外,还有花绳、铃铛、杯盘等。这虽是敬佛娱佛的供品展现,也是实在的日子的反映。

花串绳舞(榆林窟第20窟东壁)

在榆林窟第20窟东壁有一幅五代时期所绘的供养菩萨像,菩萨右膝单跪于莲花宝座之上,头戴花冠,耳珰、项链、臂钏、手镯齐全,双臂前举,两手略平伸执以小圆环衔接的短花绳,绳上各色花串大而明显,构成铃铛作用。

托花盘舞伎(莫高窟第288窟东壁)

莫高窟第288窟东壁亦有一身手托花盘起舞的伎乐,头戴花冠,回头回眸南壁。舞者双眉间脑门上点有吉利痣,神态忠诚慈祥,两肩披巾上扬有飞动之势。

来历:敦煌书坊 如有侵权,请联络删去。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