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品味生活网 资讯 正文

江淮省为什么被撤销了

2020-01-21 16:36:04  阅读:9165 作者:责任编辑NO。邓安翔0215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344-江淮省被撤销

作者:Andy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清咸丰八年(1858年),正是清政府内外交困,焦头烂额之际,不仅江南的太平军声势依旧浩大,在淮河两岸又出现了来无影去无踪的捻军。

咸丰坐北京,洪秀全坐南京

(南京总统府展示-天王宝座)

(图片来源于:Victor Jiang / Shutterstock.com)▼

南面“发匪”北面“捻匪”一起作乱,加上几年前黄河之铜瓦厢决口的烂摊子还没收拾,大清王朝费尽心机维护了二百年的生命线漕运也一时中断,漕运总督河道总督都成了摆设。

当年清朝能从这三大灾难中挺过来

也是非常厉害了.....

(底图来自:NASA)▼

就在这样一个时间段,一位侍郎廉兆纶给出了上奏:大意是既然现在漕运总督管不了事,不如在江北专门弄个巡抚,统领各路人马:“不惟江南群逆绝其觊觎之心,即豫东会捻各匪出没之区,亦可断其一臂矣。”

由此,漕运总督的命运成为了晚清地方政治的一个焦点。

能打的漕运总督要掌权

清代江苏省能够说是不折不扣的多头管理,抛开前期和安徽省分分合合的复杂关系不谈,乾隆年苏皖分家稳定后,江苏省内还是有多套领导班子。

清代地方大员,总督级别最高,一位负责管理多个省级单位,大致相当于副国级的领导。

比如李中堂,他的众多职务中就有一个直隶总督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头衔,北洋通商大臣等)

(图片来源于:wikipedia@Russell & Sons)▼

但江苏一地却有三位总督:管理江苏(那时还包括上海市)、安徽、江西三省的两江总督,办公地点在南京;管理江南漕粮北运的漕运总督,办公地点在淮安;管理黄河南段的南河河道总督在淮安城清江浦。

总督的下一级是一省之长——巡抚。在江苏,这三位副国级领导下面却只有一位江苏巡抚,在苏州办公。

如果再出一个长江总督,加上两淮盐运使、江宁织造

那两江(江南、江西)总督的权力就拆得更乱了

(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

(底图来自:NASA)▼

别看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虽然名义上只能管理专门事务,但实际上也把握了运河与黄河沿线地区的行政权,甚至也有自己的兵权。江苏巡抚要一个人看三个顶头上司的脸色,每天都疲于应付,实在不是一般人能做好的官。

不过总督也是要大量的锻炼和成绩才能获得的职位

比如著名的林大人

在虎门销烟之前,其最重要的履历都是在江浙地区▼

但总督之间也不是完全平级的,有行政权力的两江总督地位最高,漕督和河督也可以比出一个高下。

由于漕粮运输直接关乎京师百万人口和广大统治阶级的吃饭问题,元明清三代王朝都格外的重视。治理黄河的目的主要也是保护运河,所以漕运总督比起河道总督,在皇帝心里的分量又要重不少,实际地位也更高。

漕运总督攸关京城的吃饭问题

河道总督则是要预防黄河的水患

后者在无水患时期看不出重要性

但一旦黄河出大的变动,区区河道总督也无法解决

(图像来自:google map)▼

随着黄河在咸丰五年(1855年)北徙改道,南河总督更是成了无关紧要的闲官,地位更加下降。

而紧接太平天国和捻军战争爆发,重灾区江苏省的地方大员奔走四散。就在咸丰十年(1860年),捻军攻陷清江浦河道总督府后,清廷将驻清江的南河总督裁并于漕督,并谕令漕督节制江北镇道及以下各官。

黄河改道后,实际上就从山东北部入海了

曾经的黄河故道沿岸留下的则是大片的灾区

河道总督一方面已经没有黄河可管

一方面更多要负担黄河水灾的善后任务

(底图来自:NASA)▼

漕运总督的权势在这样一个时间段膨胀到了顶点。

最终,一位颇能作战的漕运总督吴棠一下集军、政、漕、河、粮、盐六权于一身,成为清代漕运史上最有实权的总督,江北所有清军和地方团练悉数归其统辖。见到这样的一种情况,清廷内部就有大臣提议干脆改漕督为江北巡抚。

虽然巡抚的级别比总督低,但具体到江北的情况去看,这对吴棠是一种明降实升。漕运总督的权力再大,终究只是一个专管水路运输的专门大吏,对地方实施军政管辖显得名不正言不顺。可一旦他有了巡抚这个具有行政意义的官位,就可以把手中的实权运用得更好。

当时清军与太平军在长江南北惨烈交战

而江北其实也是捻军的肆虐区

但相比固守城池、建立“天国”的太平军

捻军则是由众多农民军组成,流窜劫掠

所以江北实际上处于一种混战状态

(底图来自:NASA)▼

对于风雨飘摇的清廷来说,做出这样的改变也确实有利于治理已经被战争搞得一片糜烂的江北。

但这个提议最终因利益相关的两江总督曾国藩坚决反对而被否决。

徐州要出头,淮安摘桃子

然而漕运总督还没有为这场明降实升高兴多久,就发现了自己快要笑不出来了。

漕粮运输本来就耗费巨大且贪腐严重,在太平军阻断漕运前清廷就尝试过海运。到了光绪朝,由于全国商品粮食市场的发展,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由政府包办的漕运已经没有必要,地方可完全上交货币,由中央在市场上购买商品粮,再由新式轮船运送到京。废除漕粮已经在技术上成为了可能。

在经历过惨烈的战争后

清王朝在多种条件作用下有了一段“中兴”的国运

洋务运动搞得如火如荼,军用和民用的效率都有所加强

和新时代的海上机器相比

传统的大运河漕运效率太低,成本也太高

(北洋水师镇远舰,图片来源于:wikipedia)▼

(金陵机器制造局自军工制造,图片@约翰·汤姆森)▼

再加上庚子赔款后清政府财政陷入极度困难,多方开源节流以度危机,废除漕运,裁撤漕运总督已成定局。

从路线上来看,内陆运河没有太大优势

只要航海技术达到了,海运的效率优势就太大了▼

在这个当口,正打算在徐州开办企业的张謇通过两江总督上奏一封《徐州应建行省议》,其大意为:徐州地势显要,为南北要冲,是英、德两国势力北上南下冲突的交汇点。只有在此一带设立行省,才能进行有效的抗衡。同时,徐州及周边之安徽、山东、河南地区民情强悍,伏莽甚多,设行省也有利于进行控制。

他甚至贴心地帮皇帝想好了人员问题:将要裁撤的漕运总督班子在江北施政多年,熟悉情况,可完全直接移植过来马上办公。

以徐州为中心建省的大致范围

(底图来自:NASA)▼

最后,张謇根据古籍《禹贡》中的“徐州”地域,定下了徐州省45个州县的范围,不仅要拿去苏北的徐州府,海洲(今连云港),淮安府,还要拿走山东,河南,安徽的很多州县,连江宁府都没有放过。

张謇的提议实在太过书生气。即使徐州为中心建省,也要割周边邻省的众多土地,在晚清地方离心力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实在难以行得通,提议不出意料地被否决了。

在对太平天国战争中走出了一代中兴名臣

一方面给清朝续了半个世纪的命

一方面地方自保和武装化的种子已经种下

即使这一代人的师长领袖仍竭力维护中央权威

但各省山头分立的趋势已难以改变

(四大名臣最后一位,张之洞,图片来源于:wikipedia)▼

可眼看自己要失业的漕运总督及其身边的幕僚却抓住了这根救命稻草,提议以驻地清江浦(现在淮安中心城区)为中心建立一个江淮省,不必牵扯外省,只把江苏省一分为二,直接拿来江宁布政使的辖地就行。

混乱的新政与权重的地方督抚

负责处理张謇上奏的是督办政务处,这是清末新政深化改革设立的新部门,在预备立宪前组建皇族内阁之前,督办政务处一直是名义上的新政领导机构,位置关键。

但老一套班子军机处也没有撤销,这是清廷最擅长的人事统御制衡之术最后的应用:政务处领班大臣庆亲王奕劻并非军机大臣,军机处领班大臣荣禄却为政务处大臣,中央的两套行政班子互相交叉渗透,却又互相不对付。

正是在这种内耗不断的情况下,急于夺权的政务处想来一次快刀斩乱麻,趁着军机处还来不及反对,就直接批同意。从接到徐州建省的奏折至正式决定设立江淮省,他们只用了短短两个月时间,没有经过严密的论证和政治博弈,为后来江淮省的解体留下了无穷的后患。

但不管怎么样,即将失业的漕运总督恩寿是很高兴的。接到中央批复后,他马上开始在淮安清江浦分设官署,出台政令,打算老官换新岗也烧它三把火。商人们则要自动向权力中心靠拢,这一度给新省会清江带来了市面的畸形繁荣。

南北之间大致范围

其实比较类似于江淮官话和吴语区的范围分界

(下图仅作示意,底图为现代江苏,有较准确历史地图的同学可以在后台给我们留言)

(底图来自:NASA)▼

北京城里的江苏籍官员却炸了锅。他们愤怒的主要是政务处未经充分讨论,就一意孤行地分裂江苏的做法。官员们的愤怒化为了一张张奏折,三个月内中央各部门送往政务处的意见书共79件,只有7件赞同分割江苏的决策。

在一边倒的舆论中,两位重量级的地方督抚,湖南总督张之洞和两江总督周馥也表达了反对之意,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面对来自官僚系统内部的强大压力,政务处不得不宣布裁撤江淮省,可怜的恩寿屁股还没坐热就要离任。

江淮省旋立旋废,生动地反映了清末政治的混乱。

清廷自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正式宣布实行新政后,一直将裁革冗官作为重要内容。东河总督;淮安、广州关监督;云南、湖北巡抚相继被裁撤,而此时江苏却突然增设一个巡抚,实属与其所一再标榜的改革意图背道而驰。

一面要加速现代化的改革,另一面最高决策层内部又不能保持一致意见,互相掣肘。更危险的是中央政府又缺乏足够权威,在摇摇欲坠的同时加速奔跑,清王朝的命运可想而知了。

在这次建省的政治乱斗中,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倒霉的徐州城。

这座历史名城在江淮一带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却在中华帝国晚期的政治制衡中常常沦为牺牲品。这次,徐州又起了个大早,却什么也没捞着。但这不会是它的最后一次尝试。随着帝制的瓦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发削弱,而徐州则因为铁路而在近代崛起,徐州谋求独立建省的尝试才刚刚开始。

参考文献:

清末督办政务处与各方关系述论—赵虎—近代史学刊

晚清“江淮省”立废始末—谢世诚—史林

清代行政区划变迁研究 林涓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源于:ic / 图虫创意

END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