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品味生活网 资讯 正文

傅抱石谈画雨大自然这个教师教给我的比古人和洋人都要多

2020-03-20 19:11:19  阅读:7131 作者:责任编辑NO。许安怡0216

从传统中国画的视点来看,父亲画雨时用的办法是很有发明性的。他着重画面的气氛。为了发明一种有激烈感染力的气氛,他勇于运用史无前例的手法和办法,这就大大丰厚和开展了传统技法。

金农 浮萍刚得雨吹散

我曾问过父亲对历代画家画雨的观点,他说:古代有很多个画家画过雨,如米元章、高房山等人,都有很精彩的雨景著作,他们不直接画雨,而能使人发生下雨的感觉。这是因为他们研讨了画雨景的规则,如所谓“烟中每有无根树,雨外尤多没骨山”。到了清代的金冬心,开端探索直接画雨的办法。我受了他的影响,也吸收了西洋水彩画的体现办法。可是,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教师是大自然自身,这个教师教给我的,比古人和洋人都要多。

傅抱石 1962年 万竿烟雨

我父亲画雨的办法是很风趣的,我曾细心观察过他画雨的进程。他先把纸钉在墙上,再拿蘸了矾水的笔或刷子,对着纸猛烈地挥洒,那动作好像和作画这种“文雅”的工作很不相等。可是比及画完之后,那张确实受过“暴雨突击”的纸上呈现了传神的雨景时,又使人感到有“川上风雨爱,顷刻满城阙”的戏法般的作用。有时他画雨不必矾,只用毛笔或排笔蘸色或墨在画上刷。他很留意着笔的方向和速度。画滂沱大雨时用大笔猛刷,使人激烈地感到雨点的速度和力气。画濛濛细雨时,笔轻轻地在纸上飘忽,留下若有若无的痕迹,画上的景象若有若无,迷迷茫茫,恰巧体现出南边多雨时节雾蒙蒙的气氛。

傅抱石 1962年 不辨泉声抑雨声

我曾认为画雨有必要一次完结,可是我看完父亲画雨,却发现他要画好屡次。例如《万竿烟雨》这幅画,就并不是画好景象再画雨,雨是伴跟着画上的景象一同呈现。每画一个部分,乃至每下一笔,都非常细心地考虑雨天的特征。跟着画面的完结,雨天的气氛逐步激烈起来,总算达到了使人感同身受的境地。久看这幅画,能使人感到空气的湿润和雨天的阴冷。

《不辨泉声抑雨声》也是特别为人们称道的一幅雨景著作。这幅画不必矾水却画出了泉声和雨声。尤其是画面近处的树,那稠密的树叶因为浸透水分而显得分外沉重,至今观者看到这幅画还能够感觉到它的湿度和份量。

傅抱石 风雨归舟

父亲这一生,画了一系列雨景著作——《万竿烟雨》、《潇潇暮雨》、《山雨欲来》、《风雨归舟》、《巴山夜雨》、《嘉陵烟雨》、《千峰送雨》、《江南春雨》、《不辨泉声抑雨声》……古今中外,大约很难找到像我父亲这样喜爱画雨的画家了。怪不得有人描述他的著作是“一半山川带雨痕”。

傅抱石1945年 潇潇暮雨

傅抱石 1957年 风雨归舟图

傅抱石 巴山夜雨

傅抱石 千峰送雨图

傅抱石 山雨忽来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