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品味生活网 资讯 正文

沉寂的酒店第三空间是时分抛弃了吗

2020-03-24 16:40:43  阅读:8635 作者:责任编辑NO。卢泓钢0469

//

“第三空间”是美国社会学家欧登伯格提出的一种假说——家庭居住空间是第一空间,职场为第二空间,除此之外,还存在人们需要休憩、交谈、娱乐的第三空间。

而星巴克基业长青的秘密,都藏在“第三空间”里。这个人来人往的咖啡馆,旨在建立一种社区文化,促进顾客和咖啡师之间的良好互动,这儿也是那些每天都来买咖啡的顾客们日常生活的象征。

伴随着人们对聚集的恐慌,使得所有以社交为目的的“第三空间”,退回到了最原始的状态。星巴克退回到了“喝咖啡”,而以星巴克为师,着力改造公区的酒店,也退回到了“住宿”。

第三空间集体哑火

最近一段时间,星巴克成为了美国首批出现新冠确诊病例的大公司之一,其股价在过去一个月下跌了超过25%。尽管在中国90%以上的门店已经重新开业,但上周投资者获悉,星巴克预计本季度在中国的销售额将比一年前下降约50%,或高达4.3亿美元。

除了遭遇重大危机的星巴克之外,在国内,独立书店们也到了“续命时刻”。

一个月前,知名作家、单向街创办人许知远在公众号上写下了一句“求助”——“疫情迟迟没有尽头,书店撑不住了”。作为非传统的独立书店,比起卖书,单向街书店吸引人的地方,更在于这是一个城市“第三空间”,社交、喝咖啡、看展、沙龙……衍生出了无数可能。无人光顾、业绩下滑,被迫发起“自救会员计划”的不单单是单向街书店,几乎所有独立书店都在经历着入不敷出、被迫关门。

酒店的“第三空间”同样哑火。在年前,不少酒店都开始在大堂布局社交空间。

比如全季酒店的“客听”产品,作为华住酒店集团旗下的全新零售品牌,首家线下旗舰店进驻全季酒店虹桥中心店一楼大堂,为住店客人以及都市白领、周边社区居民提供精选好书、生活好物和轻食简餐。在酒店大堂内为都市人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第三空间”、“公共客厅”。

比如亚朵的网易云音乐酒店、虎扑篮球酒店等,根据不同的酒店主题,打造不同的酒店风格,喜欢的音乐的人可以在音乐酒店听唱片交流,喜欢篮球的人可以去篮球酒店组个球局。

还有酒店把咖啡馆、书店、啤酒屋搬进了大堂……

酒店对于“第三空间”的探索戛然而止,疫情切断了线下社交,酒店的入住率尚且成为问题,更别提第三空间的开放。前两天看到一篇文章,提到上海一家高星酒店的景象之萧条“入住率真的很低、很低,房间楼层也只开了一层,几乎所有的公共区域都是关着的”。

从社交需求退回到住宿需求,酒店应该放弃“第三空间”吗?

必须夺回的酒店第三空间

尽管如今对于酒店来说,继续运营“第三空间”无疑是亏本买卖,但相信不会有酒店会放弃,不仅仅是因为已经有所投入,更重要的是其重要性。

首先,酒店行业的竞争正慢慢的变激烈,尤其是今年随着整体市场的收缩,肉眼可见的供大于求,几乎所有酒店都在争夺住客。住客此刻选择的,或许就是除了住之外,酒店还能提供什么?

就像前两天我看到三亚文华东方酒店的预售,除了住宿之外,还给出了禅修、海钓、浮潜等几种不一样的体验套餐,配上酒店的折扣,着实令人心动。

正如海南不少酒店的“第三空间”是大海,同样的道理,很多城市酒店的“第三空间”就是公区。

酒店业亟需一种新业态,让自己从市场存量饱和、正面竞争激烈的困局中解脱出来,于是,有些酒店开始跳出窠臼,积极打造“第三空间”。

其次,酒店既然需要走出舒适区,那么其竞争对手就不单单是酒店。正如星巴克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把本属于酒店大堂的,客人品咖啡和会面交谈的场景尽数转移到了它的第三空间,而酒店大堂则只剩下前台和灰白的地板,酒店要做的,是与那些第三空间的“领袖”竞争。

温德姆酒店集团大中华总裁刘晨军在一次演讲中说到:“其实酒店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我内心的竞争对手可能是鼎泰丰,因为它把一件简单的事做的非常高级。与其总把注意力放在酒店行业‘近亲结婚’式的内部拼杀中,不如放眼其他有活力的行业。”

未来的酒店会涵盖更多共享欢乐空间,无论是亲子,还是零售、美食和共享商务,酒店将走出舒适区,从单一业态往多元化业务发展,将本属于酒店的“第三空间”争夺过来。

另一方面,是酒店探索非房收入的必经之路。

许多酒店已意识到,合理的客源结构,多元的产品分布,能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增加酒店抗风险能力。因此,慢慢的变多的酒店会寻找客房之外的收入,从早期的“酒+X”、异业合作到跨界IP打造等,第三空间作为“非房收入”的载体之一,必然受到重视。

什么样的第三空间才能活下来

华住集团董事长季琦曾指出,酒店业未来的发展重点是对空间的解放。对于大多数酒店来说,第三空间是必须要攻下的领域,而问题是,什么样的第三空间才能帮助酒店活下来?

第一需要确定的是,盲目扩张并不可取,第三空间确实有必要,但不能为做而做,强行在大堂公区开辟出一个没有人驻足的区域,放着书却是盲目采购,放着茶座椅凳却没有相应的咖啡茶水,反而浪费了坪效。

因此,在如今第三空间沉寂之时,酒店需要思考,什么样的第三空间,才能带着酒店一起活下来。

第三空间新零售

星巴克作为第三空间,奇怪的是,很多人不一定是冲着它的招牌咖啡而来,反而对收集星巴克的杯子情有独钟,去年炒上天价的“猫爪杯”可见一斑。

在那些独立书店里,卖得最好的也不是书籍,而是那些文创用品。

同样的,很多酒店已经在第三空间“新零售”中尝到了甜头。以麗枫酒店为例,其推出了不少诸如拖鞋、T恤、雪糕、睡眠毯等跨界产品,摆放在酒店客房内供客户使用,客户可以直接在酒店购买这些产品,甚至还能线上购买,物流到家。

对于麗枫来说,第三空间不单单是大堂,还可以是客房,让用户直接使用直接购买,某一种程度上,提升了空间利用率。

去年我去了广西的铂顿智汇酒店,酒店的公区专门辟出了无人零售区域,能够最终靠手指静脉生物识别技术满足即买则即刻拥有的购物体验,也是对第三空间新零售的一种尝试。

特色社区服务

酒店的第三空间,需要一些特殊的服务,才能让人记住,甚至来了还想来。

有的第三空间,主打的是“社区化”,甚至打造亲民价位的餐饮品牌或者烘培品牌,把一些餐厅或者咖啡厅、酒吧的门开在路边,让非住客也愿意来消费。譬如瓦当瓦舍旅行酒店·成都春熙路店整个一楼空间集咖啡、餐吧功能于一身,提供可以组合变化使用的有趣空间。

有的主打“共享办公”,把酒店大堂打造成全新的社区办公空间,“抢”星巴克的客流。

甚至还有的第三空间在美学上发力,重视在地文化的传播,无论是装修还是饮食,都强调“在地感”,让人眼前一亮。正如刘晨军认为,目前酒店市场略显急躁。也许是迫于资本的压力,酒店整体还处于一个“低美感环境“中。其实创新不一定都是跨界和巨大的投资,酒店要做的创新就是突破原有的产品审美机制,把每一位顾客都变成审美官。

酒店的“第三空间”,必然与酒店一起复苏,那些最早焕发活力的,一定是让人念念不忘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非迈点网立场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