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较真”国学(2):华人100句国学经典》,经作者“长歌一曲”授权。
【义,利也】
导读:
西方有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东方有我国 “三圣”:老子、孔子、墨子。
懂我国必从先秦开端,知“国学”必读“三圣”经典。本系列阅览让经典回归本真,把经典读“薄”,以100条经典出现,以浅显言语加实践情境实在解读。
77.义,利也。(《墨子 经上》)
释义:义的根底是利,行义实为我们有利。
阐释:《论语》中说“子罕言利”《论语 子罕》),就是说孔子很少谈利益。儒家发起“先义后利”、“重义轻利”。
但与孔子小看利,很少甚至不谈利益不同,孟子以为利是义的根底。对他人施义,恰为了他人也对己施义,对我们有利,把利视为义的品德根底。
孔子应该只看到“利”的私益性,羞于谈利,墨子则剖析实践的好坏,趋向公利。
做人是不能唯利是图,但或许由于儒家的品德不符实践,实践中不管个人、安排、国家能做到不唯利是图就不错了,更甭说“先义后利”、“重义轻利”。
有意思是,不谈利的儒家,成果却实践趋利、势利而避害,所以其时墨家就说儒家虚伪、“装逼”。而谈利的墨家,终究却富为献身精力,后来就有墨家弟子一百八十三人,跟从领袖孟胜,忠于阳城君的守城之托,团体守“义”而死。
儒、墨不同义利观的不同成果,和供认人道实在之恶,以法令、规则来标准,终究社会却全体向善,而乡愿的判定人道本善,不爱谈法令、规则的社会,成果却恶习众多的道理是相同的。由于,思维、学说、言辞的实在性很重要,实在才有真理性,脱离实际、实践、实践的虚伪,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