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史上的“并称”,典型的是“四令郎”。“四令郎”最早见于战国晚期,各诸侯国极力网罗人才,以抵挡秦国的侵略和抢救本国之危。其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四人都是王公贵族,时人称之为“战国四令郎”;明末也有四令郎:桐城方以智,如皋冒辟疆,宜兴陈贞慧,商丘侯方域;有显着仿效之意的则是民国四令郎,而关于此四人的身份,说法不一,不过张学良和袁寒云均见于各说;从而呈现四大美男子乃至四大美女,并衍生出四大丑女等炒作的噱头,饭后文娱罢了。
经济学上有一个名词叫“抱团取暖”,言下之意,便是当环境要素不太抱负,十几个人组成一个小团队,能够整合各自的人脉资源,众人拾柴火焰高,获得一些打破。比方现在,动不动就拉一个群,便是这个道理。当下的书画圈子,几个人一起筹办一个书画展,每个人的粉丝都来助威,局面就比较壮丽。这便是1+1+1>3的原理。当更多人从中看到门路,就会群起仿效,成群结队,聊聊天之后,一不小心就办个展。在这样的条件下,就会有一些集体乃至“并称”呈现,取一个好名是要害,能够令人形象深入。但时过境迁,留下来的不多,由于八成是自封的。这和古人在本质上底子不同。古人是通过了前史的沉积之后,由后人总结出来的,得到了遍及认可并约定俗成。
文学史中最有名的“并称”莫过于“唐宋八我们”,苏轼家有三人,但没有关系,水平够就行,终究得到了认可。诗篇史中,比方说“李杜”,后有“小李杜”,“郊寒岛瘦”、“苏海韩潮”;绘画史中有元四家、明四家等;篆刻史中有“西泠八家”;也有前四家、后四家和六家等不同说法,由于有多个点评规范。清代极有名的当属“扬州八怪”,八怪共十五家,由于有不同说法,但一些核心人物一直在里面。一个年代的代表性的书法家人物,到最终往往只要几个人,乃至只要一个人,能够呈现合称,阐明这个年代的书法艺术是比较繁荣的,有实力者较多,通过时刻的挑选,最终留下来,比方初唐四家、宋四家、吴门四文人,最终这个带有必定的地域性。有的则是后人总结推选出来的,如书法四贤、楷书四家和晚清四台甫臣书法家,名臣书法的说法,无疑见证了先有人再有书法,是典型的“书以人传”,四位在书法史中的名望并不明显,也谈不上特别的奉献,主要是政治声名显赫,相比之下,其他的几组是“人以书传”。尽管说,其间大多数也是政治人物,但都现已淡出前史舞台,主要以笔墨名世,归根到底是对书法存在巨大奉献——这是书法史的点评规范。
一如“西泠八家”存在四、六家的说法相同,书法史中的一些“并称”有时也是存在争议的,最典型的,如宋四家中的“蔡”到底是蔡京仍是蔡襄?假如按人品来说,蔡京不能当选,假如依照书风来说,蔡襄较之苏米黄三人,其书风并非是“意”而是“法”,更接近唐人。蔡京在书法方面与苏黄米更匹配。有一些“并称”,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比方楷书四家,前三个是唐人,写的是真实的楷书,最终一个赵孟頫是元人,并且写的是行楷书,三个唐人加一个元人,有些不三不四。这傍边或许会有耳食之言的状况存在。这种不对称就和《天龙八部》中的“北乔峰、南慕容”相同,水平不在一个层次上。所以,有些“并称”彻底是一种抬爱,不用彻底确实。话说五百年后最公平,其实用不了那么长,五十年便很公平。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滩曾有“二吴二张”四人,五十年不到,就只知道一个吴湖帆了。 不难发现,“并称”八成以四者居多,也有三五个的,最多的是八个。释教有四大金刚、四大菩萨,文学史中有四台甫著,书法中又有人总结出“四僧”——智永、怀素、八大、弘一,便于研讨比照。其实苏曼殊也算上了一个,仅仅和弘一同在一个年代,四这个数更令人形象深入。两个人的“并称”书法史中也有不少,如钟繇、王羲之并称“钟王”,王羲之父子并称二王,张旭、怀素并称“颠张醉素”,颜真卿、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苏轼、黄庭坚并称“苏黄”,董其昌是王铎的上司,二人并称“北王南董”。近代张大千与黄宾虹并称,也有认为黄当与齐白石并称,也有人认为齐白石当和吴昌硕并称,但是当事人却未必乐意,由于或许相互瞧不起,近代时期有相当多的材料能够查验,相互之间存在恩恩怨怨。唐代除了书法方面有“初唐四家”之外,诗篇上也有“初唐四家”,或称“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其间杨炯对“王杨卢骆”的排序不满,故而言之“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这典故阐明,有些时分,当事人并不甘愿被编列在一起,旁观者认为强扭的瓜很甜,全然不顾当事人志愿,也是个有意思的论题。
“楷书四我们”
楷书四我们指唐朝欧阳询(欧体)、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和元代赵孟頫 (赵体)。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书法成果以楷书为最,笔力险恶,结构独异,世称“唐人楷书榜首”,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等。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是继二王之后成果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书法广收获取,一变古法,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壮,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魄傲然,是书法美与品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代表作有《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多浮屠碑》、《麻姑仙坛记》等。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世称“柳少师”。结体遒劲,字字谨慎,一丝不苟,以瘦劲著称,代表作有《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书风遒媚、秀逸,笔法圆熟,结体严整,风格圆润娟秀、规矩谨慎,代表作有《奥妙观重修三门记》等。
“初唐四家”
“初唐四家”指唐代初期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家。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谥文懿,世称“虞永兴”或“虞秘监”。书法刚柔偏重,骨力遒劲,清丽中透着刚健。代表作有《孔子庙堂碑》。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以善书而由魏征推荐给唐太宗,遭到进步。褚遂良楷书有三个主要特征;笔法上吸收王羲之行书的特色,极端灵动;字形上随遇而安、因时制宜;再者,不管字距仍是行距,都比较舒朗,乃至一个字的布局十分舒朗。代表作《大雁塔圣教序》等。
薛稷(649-713),字嗣通,世称“薛少保”。魏征的外甥。褚遂良的得意门生,其时的人说:“买褚得薛,不失其节”,代表作有《信行禅师碑》。
“宋四家”
“宋四家”指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这四个人能够代表宋代的书法风格,并且成果最高,故称“宋四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我们之一。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笔法肉丰骨劲,字形跌宕天然,给人以“大海风涛之气”、“古槎怪石之形”的艺术美感。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沟道人,晚号涪翁,后世称黄山沟。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笔法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倔,字体倒闭,笔法瘦劲,自成风格。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世称“米南宫”。书体潇散豪放,又严于法度。
蔡襄(1012-1067),字君谟,谥“忠惠”。书法淳厚正经,淳淡婉美,充溢妍丽温雅的气味。
“书法四贤”
晋 锺 繇 锺繇楷书《荐季直表》墨迹(部分)(右一)
书法四贤指张芝、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书谱》点评:“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有二王之妙”。
张芝(?-约192),字伯英。东汉书法家。张芝拿手草书中的章草,将古时字字独立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改变的新写法,赋有独创性,有“草圣”之称。
钟繇(151-230),字元常,称钟太傅,谥成侯。三国魏国书家。楷书笔法和结体上带有稠密的隶书气味,风格古拙,被称为“楷书之祖”。同王羲之并称钟王。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书法家。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被后人尊为“书圣”。代表作《兰亭序》被推为“全国行书榜首”。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奶名官奴,人称王大令。王羲之第七子。与其父并称为“二王”。王献之发明了“一笔书”,变其父上下不相连之草为相连之草,往往一笔连接数字,书法豪放气势雄伟。来历: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