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 朱慧卿 作
《鬼吹灯》系列盗墓体裁电视剧又出新作,新剧《龙岭迷窟》近来“收官”,网上热捧。神乎其神的“盗墓绝技”令盗墓者的形象经过文艺作品的发酵简直被“神化”。实在的盗墓者有那么“凶猛”吗?实在的盗墓行为可怕在哪儿?文博、考古范畴的专业研究者有自己的观点。
盗墓者真有那么凶猛吗
盗墓者有电视剧里描绘的那么“凶猛”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曾担任纪录片《假如国宝会说话》案牍策划的文博学者“螺旋真理”介绍,盗墓和考古的办法不同,盗墓者往往是在墓穴中打个盗洞,把陪葬品盗出就走。而考古开掘则有一套正规程序,“开掘中土壤的包括物、土质信息都要保存和记载,最终还要划出地层,提取和记载全体信息,进行测绘等等。”因而,考古在进展上天然要比盗墓慢得多。
此外,现阶段的考古原则是抢救性考古,除非遗址、墓葬所在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或已被盗墓者损毁,不然不会自动开掘。
“考古工作者在文物普查的时分往往就知道大约什么地方会有些什么,有些会进行一些踏查和试掘。不过,自动的考古开掘会针对开掘目标和科研才能做出长时间的规划。”而盗墓贼损坏的墓葬和遗址,往往是考古工作者“已知”的。
宣扬盗墓带来负面影响
“盗墓”成了一种一夜暴富、坐收渔利的手法而日益猖狂,对金钱的追捧、对盗墓“神技”的宣扬,往往会形成影响严重的负面社会效应。
“螺旋真理”举例,1982年春,在盗墓分子的宣扬和金钱的影响下,数百名农人蜂拥到福建建阳宋代窑址进行盗掘,一个月之内损坏遗址面积2000平方米。次年3月,400多人持续对遗址进行盗掘,乃至动用了推土机,一个月之内损坏一向面积23000平方米。1982年至1986年,江西丰城县22个城镇普遍存在盗墓现象,参与者多达超越1500人,盗掘古墓2001座,丢失文物1736件。
“所谓‘十墓九空’,许多墓葬都是这么被盗的。”
因为盗掘迫使古墓“抢救性开掘”的事例屡次发作。比方,沉睡了2000多年的海昏侯刘贺墓,就是因为盗墓者的烦扰而不得不发动开掘。我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曾描绘:海昏侯墓的盗洞发现时现已抵达墓室,假如再晚几天发现,说不定整个墓就被毁了。
刘庆柱说,跟着科技的开展,盗墓的手法也发作了改变,“曩昔盗墓者拿铁钎挖,损坏进展比较缓慢。现在盗墓东西越来越‘现代化’,许多墓葬发现被盗时现已景况很‘沉痛’了。”
盗墓形成丢失难以估计
依据新华网对我国裁判文书网与盗墓有关的判定书进行整理:2011年至2019年,共审理判定1316起盗墓相关案子。其间,2018年法院审理判定盗墓案子249起,为历年最多。而“螺旋真理”则指出,会引起群众重视的往往是盗墓者成功施行违法的事例,很多因为判别失准而没有盗墓成功的事情大众无从知晓,而它们也会形成不行拯救的丢失。
国内就曾发作过盗墓者把长城烽火台当成墓葬损坏的事例。
此前,刘庆柱在承受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正常采访时曾标明,盗墓者冒犯的是民族的人伦底线和科学底线。盗墓是炸毁民族文化基因,堵截民族回忆,损坏民族文化载体根本保存条件的行为,应加大惩办力度进行严惩,并将倒卖文物等违法行为作为社会问题由多部门联动处理。关于文艺作品的创作者则有必要标明立场态度,引导健康的社会价值取向,“不能用自己胡编乱造的情节为违法分子供给闻所未闻的盗墓手法和作案经历,避免形成沉痛的民族经验。”
图片来自:北晚新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