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品味生活网 资讯 正文

万里茶道茶源地的构成与开展

2020-05-16 13:22:13  阅读:3682 来源:腾讯生活 作者:责任编辑NO。邓安翔0215

“万里茶道”茶源地的构成和开展,是国内和国际商路演化的效果。清前期,唐今后陷于沉寂的汉水航运复兴,汉水与长江交汇的汉口成为“江海买卖之总汇”的“九省通衢”。以汉口为纽带,经过汉水航运至樊城,再北上经河南、山西、直隶到东口(张家口),持续北上进入蒙古区域,构成一条长江中下游区域与北方和蒙古之间的南北向商路。茶叶是这条商路上的首要产品之一,从而经过蒙古区域进入俄国商场。1727年,中俄《恰克图公约》签定后,经蒙古通往中俄边境口岸恰克图的买卖线路打通,茶叶成了恰克图买卖的首要产品,最远出售到莫斯科和圣彼得堡。

“万里茶道”茶源地的构成

“万里茶道”北面连接着西北和俄国的消费商场,首要产品是砖茶和红茶。在南边,以汉口为中心的航运和商路系统连接着几个重要的茶源地,最远到达福建崇安县的武夷山茶区。1857年出书的俄国人阿·科尔萨克研讨俄中商贸前史的作品具体的介绍了中俄茶叶买卖,砖茶的商场首要在俄国西伯利亚和中亚,茶源地在湖南省;红茶的商场首要在俄国欧洲区域,茶源地在福建武夷山。1755年至1762年间,俄国经过恰克图买卖进口我国茶年均11000普特到13000普特(1普特等于16.38公斤),其间砖茶和白毫茶大约参半。1768年至1785年间年均进口29000普特,1800年到达69850普特。1821年至1830年年均进口143296普特,到19世纪40年代,恰克图茶叶买卖规模到达年均270591普特。1848年高达369995普特,其间白毫茶253746普特,相当于4156吨;砖茶116249普特,相当于1904吨。在一个世纪间,买卖量增加了二十几倍。假如加上私运到西伯利亚的砖茶以及砖茶在蒙古区域的很多出售,“万里茶道”买卖的增加幅度更为巨大。

太平天国战役期间,“万里茶道”茶源地发作重要改变。因武夷红茶北运通道受阻,晋商在汉口周边区域收买红茶。此前,已有广东商人到两湖推行红茶制作技能。晋商的收买,使得两湖红茶和毗连湖北的江西宁红茶区替代武夷茶区,成为俄国商场的茶源地。我国的红茶产区扩张到长江中游,最远到达武陵山少数民族区域。

“万里茶道”茶源地的改变,进一步提升了汉口在茶叶出口买卖中的位置,改变了我国茶业格式。1861年,汉口开埠后,因其内地有产地宽广、种类齐全的多个茶源地,俄、英等国洋商接连不断。1862年,中俄《陆路互易商货规章》答应俄商来我国内地收买、加工和贩运茶叶。俄商当即来汉口直接购买茶叶,开设工厂,商业触角直达各茶源地,并另辟海上商路,与此前独占中俄买卖茶源的晋商竞赛。中外茶商聚集的汉口成为最重要的茶叶出口集散地之一,“为长江一带茶市之总纽带,鄂、湘、皖、赣之茶悉集于此”。(《庚戌七月查询国内茶务报告书》)从1873年到1894年,汉口茶叶出口占全国茶叶出口份额都超越30%,最高的几年高达百分之四十几。因而,汉口被誉为“国际茶叶港”,直到20世纪初“万里茶道”式微曾经,是包含“万里茶道”在内的多条茶叶出口商路一起的纽带。

“万里茶道”的五大茶源地

安化茶区:坐落湖南省中西部雪峰山区。据科尔萨克记叙,稍微苦涩的湖南茶“往往被制成砖茶很多出口”。鸦片战役后,安化又开端出产红茶。晋商长裕川茶庄商业文书《行商遗要》记叙在安化收茶的状况,黑茶包含花套茶(百两茶、千两茶)和三尖茶(天尖茶和贡尖茶),红茶包含茶叶和花香(茶末)。一批晋商由行商转为坐贾,在安化开设茶庄,收买加工,如闻名的“三和茶号”与“兴隆茂”(中茶安化茶叶有限公司的前身)。19世纪末20世纪初安化茶业极盛,年产黑茶近15万担,红茶70万箱,是湖南最首要的茶区。

以羊楼洞为中心的鄂南茶区:包含湖北蒲圻、崇阳、咸宁、通山、通城和湖南临湘的湘鄂接壤地带山地茶区。蒲圻的羊楼洞是传统茶产区,邻近有良港可通航汉口。到安化收买黑茶的晋商,在此推行砖茶制作技能。现存清中期《羊楼洞、羊楼司买茶规程》等晋商文书显现,最晚到19世纪上半叶,以羊楼洞为中心的砖茶区已是“万里茶道”的重要茶源地。晋商在此长时间运营,开设三玉川、巨盛川、长裕川等多家以“川”命名的茶行。印有“川”字的砖茶在蒙古区域和俄国西伯利亚广受欢迎。

武夷茶区:以福建崇安县为中心的武夷山茶区是红茶的发源地。18世纪,红茶进入欧洲商场。武夷红茶外运从下梅村、星村起程,北至江西铅山河口镇后装船,下鄱阳湖、入长江,至汉口汇入万里茶道主线;或从鄱阳湖南入赣江,过大庾岭入广东珠江水系,运至广州出口。现存鸦片战役前构成的晋商《武夷买茶规程》详载从崇安县星村购买红茶后运至张家口的线路。直到太平天国战役前,俄国进口红茶都来自武夷茶区。从1842年至1951年的10年间,从恰克图总计出口武夷红茶2022936普特,约等于33136吨。

宁红茶区:坐落江西西北部的修水,以及毗连的武宁和铜鼓县,境内有修河自西向东汇经赣江入鄱阳湖。修水古称义宁州,因而所产红茶称宁州红茶,简称“宁红”。当地红茶出产始于道光年间。据清人叶湍延《纯蒲漫笔》,“(宁)红茶起自道光季年,江西估客收茶义宁州,因进峒教以红茶做法”。宁红是闻名的时间红茶,是长江流域三种高级红茶之一,大部分销往俄国。19世纪90年代,年出口量达30万箱。

宜红茶区:湘鄂西武陵山区自古以来出产优质茶,境内清江在宜都注入长江。据顾彩《容美记游》记载,18世纪初,容美土司区域已开端构成规模化茶叶栽培工业,很多销往湖南湘潭。道光、咸丰年间,广东商人来此推行红茶制作技能。尔后,武陵山少数民族区域的红茶出产和外销大规模开展起来,产地从鹤峰、长乐(后改名五峰)逐步扩展到湖南石门和慈利。“宜昌茶之名驰于海外”,是长江流域三种高级红茶之一,最盛时年产二三万箱。宜红的花香声称榜首,是汉口茶厂制作红砖茶的尖端质料。

“万里茶道”茶源地的前史意义

“万里茶道”是前史上“茶马买卖”的升级版。边销茶源地由川、陕茶区向长江中下游茶区搬运,是我国茶业史和买卖史上的一大改变。唐宋时期,喝茶风俗传入草原畜牧业区域和青藏高原区域,逐步由奢侈品遍及为日常生活必需品。因为西北和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区域不产茶,从唐末到北宋,官营茶马买卖鼓起,至明代最盛,延续到清初。为买卖便利,茶源地首要在今陕西汉中和四川。16世纪,来自长江中游的安化“湖茶”开端进入西北。清前期,中央政府强化了对蒙、藏区域的操控,官营茶马买卖在雍正年间退出前史舞台,操控北方边贸的晋商能够大规模从内地向边远地方少数民族区域贩卖茶叶等产品,交流特产。为此,南下寻觅茶源地等边销产品产地,是汉水航道复兴和汉口鼓起的重要前史背景。前史上榜首次在北方少数民族区域和长江中下游区域之间建立起大规模、耐久的买卖往来联系,是清朝一致多民族国家稳固和开展的重要效果。

“万里茶道”的鼓起、外销茶源地的呈现,是其时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环节。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欧洲的商业力气从南边的海路和北方的陆路进入远东区域,寻觅大宗买卖产品。茶叶被引入欧洲后,几十年内成为盛行的日常消费品,在英国和俄国是生活必需品。因而,茶叶买卖敏捷成为中欧买卖增加极为重要的推动力。到19世纪,茶一直是我国与欧洲之间首要的买卖产品之一。欧洲商场盛行我国国内消费很少的红茶,北方边贸和外贸所需的砖茶也是内地不消费的种类,因而,一批以外销和边销为主的茶源地鼓起,改变了国内茶叶出产格式,也使得我国茶工业与国际商场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此,我国茶业的兴与衰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一部分。

(作者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万里茶道’茶业材料搜集整理与研讨”子课题负责人,湖北大学前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万里茶道研讨院副院长)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