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秋招季,相信不少应届生们即将“吾日三省吾身”:简历改了吗?笔试过了吗?offer有了吗?然而,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另辟蹊径,在兴趣爱好的牵引下,涌入蓬勃发展的新兴行业,比如当下愈来越火热的汉服产业。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穿着各式汉服、头戴传统头饰,出现在国内外大街小巷,这个原本小众的爱好借着互联网的连接力量,成长为百亿市场,同时也为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的破圈带来更大契机。
作为汉服文化圈子繁荣生长的重要阵地之一,QQ上也活跃着很多把这门兴趣发展成职业的年轻人。近期,《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就报道了几位用兴趣玩出新职业的年轻人,有用一双巧手为客人制出各式缠花簪、团扇、折扇“簪郎”,也有设计作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中展出的汉服设计师,他们借助QQ群等各类网络平台汇在一起,深度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在汉服产业链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借此契机,腾讯QQ也邀请这三位“汉服圈打工人”, 联合刺猬在8月29日举办了一场“汉服职人空中分享会”,让他们从圈内师兄师姐的角度给大家提供真实的经验参考和避坑指南!
分享会当晚,近400位同袍(汉服爱好者的互称)聚集QQ群,其中不乏圈内“十级汉服娘”和倍感好奇的汉服萌新粉。汉服设计师千千、汉服摄影师司酒、簪郎千山景逸从各自的经历和经验出发,讲述自己的职业故事并分享作为前辈的学习干货。
汉服设计师千千:跨专业入行,3年实现经济独立
千千(李想)今年刚毕业,但已经入行5年了。舞蹈专业的她,职业道路可谓万事开头难。绘画和相关设计软件都是自学,对汉服从兴趣到专研,她通过广泛阅读汉服相关书籍、逛博物馆,看壁画等方式,提高对汉服文化了解的深度和广度。除此之外,千千也会去QQ上加一些画师群、汉服设计制作群,和同袍们互相交流和学习。
同时,在各类相关QQ群里分享和介绍自己的作品,也是千千积累客户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千千的QQ列表上,已经有三分之一都是客户。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千千在大一时就能负担起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实现经济独立。
千千(李想)设计作品
簪郎千山景逸:手艺人不看性别,审美和创新决定高度
在圈里,簪郎相较于簪娘来说算是极少数,美术专业出身的千山景逸就是其中一员。小小一个发簪,方寸之间有无数的细节,一些非遗的老手艺也在他手中传承下来。
一开始,景逸也是从QQ上入坑汉服并受到群友的启发,走上了这条职业道路。作为一名手艺人,景逸认为提高技艺才是最重要的,新人刚入门时可以多跟同行交流经验。他也推荐了自己的宝藏绘画群和簪娘簪郎交流群,在群里有疑问可以相互请教,哪里可以买到好材料也会被热心分享,各自最近练习的新作也时不时发在群里,相互学习和借鉴。
千山景逸作品
汉服摄影师司酒:上班族的日常,是用创作自由度换取更稳定的收入
不同于千千和千山景逸,汉服摄影师司酒选择加入汉服公司,而不是作为独立摄影师从业。作为入行2年的打工人,司酒建议同样尚未成熟的摄影师先进入公司发展。虽然留给个人创作的自由度会相对低一些,但更稳定的收入是支撑热爱的基础。
从汉服知名品牌店,现在就职的初创企业,司酒一直朝着更全面提升自己能力的方向努力。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拥有自己的工作室,让汉服摄影变得更时尚。她充分利用个各种渠道资源去努力提升自己,司酒喜欢在自己加入的摄影、汉服QQ群里和同行们交流学习,也习惯在品牌商家的群里了解时下流行趋势。
司酒摄影作品
圈内 “黑话”知识小科普
除了嘉宾分享和Q&A环节外,汉服圈黑话抢答、飞花令接红包等趣味互动环节也引发了同袍们的参与热情。和很多兴趣圈子一样,汉服圈也有自己人才懂的“黑话”。
“同袍好,请问几个胡萝卜?”“20个”“包车马?”“非偏可包。”
上面的对话是不是有些摸不着头脑?“胡萝卜”是客人在问价用到的计价单位,1个胡萝卜代表1元。“包车马”则是包邮的别称,颇为古色古香。
对上述三位袍子来说,这不仅是一份职业、一份兴趣,更是一份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在QQ上,还活跃着更多不一样的亚文化圈子:Pia戏、语C、娃圈等等,它们依托QQ这个沃土,构建了一个又一个兴趣的阵地,而其中也孕育出广阔的职业空间,让年轻人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谁说宇宙的尽头就是进大厂、考编制?找到自己的热爱和所擅长的领域,这一届年轻人对职业的想象力比我们想象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