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品味生活网 资讯 正文

中西医结合抗击癌痛

2018-04-04 17:54:35  阅读:900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吴尊

  癌变会引起剧烈疼痛

  我国每年新发癌症患者约180万,其中62%伴有疼痛,在中晚期癌症患者中,该比例高达80%,且以中、重度疼痛为主。这种疼痛十分剧烈,使得病人睡眠不安、食欲减退、情绪低落,有些甚至因为难以忍受而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抗击癌痛

  据介绍,癌症疼痛主要是由于癌组织向周围浸涧性生长以后侵犯了神经组织,以及癌组织扩散转移到神经干、神经根、神经末梢部位或侵犯了神经末梢非常丰富的骨膜等组织引起的。另外,癌肿使肠道、胃等空腔器官梗阻,造成张力增高,或者癌组织感染、溃疡、坏死,肿瘤压迫牵拉肌肉、肌腱等组织,也都会引起剧烈疼痛。

  由于各种原因,癌痛的发生率很不相同,骨癌为85%,口腔癌为80%,泌尿系统肿瘤为70%,乳腺癌为50%左右,肺癌为45%,淋巴系统肿瘤为30%左右,多发于中、晚期癌症,尤其是肝癌、肺癌、骨癌和引发了骨转移的癌变病人会痛得十分厉害。

  商健彪博士认为,肿瘤治疗讲究个性化和人性化,在提高治愈率的同时,还要注重患者的生存质量,而科学、规范地抗击癌痛就是保证生存质量的重要一环。

  如何有效地缓解癌痛?

  那么如何有效地缓解癌痛?据商博士介绍,其主要包括“三阶梯”止痛法、化疗、物理治疗、放射治疗和中药汤剂等。“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即在化疗、物理治疗、放疗基础上配合中药汤剂,这样的方式更加科学、有效。”

  “三阶梯”止痛法:“三阶梯”止痛法是根据癌痛的轻、中、重三种程度,把治疗分成三个阶段,对其分别采取不同的用药方案进行治疗。其最新的方案是:针对轻度癌痛的第一阶梯治疗,主要应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针对中度癌痛的第二阶梯治疗,主要应用弱阿片药物,如可待因、曲马多等;针对重度癌痛的第三阶梯治疗,主要应用吗啡等强效阿片类药物加辅助镇痛药物。

  化疗:化疗指的是运用药物治疗疾病的方法。化疗可以消灭已扩散到全身各部位的癌细胞。化学治疗的目的主要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治愈癌症;第二层目的就是控制疾病(抑制癌瘤生长和扩散),为癌症病人提供最好的生活质量;第三层是癌症有时到中晚期后,治愈和控制已不可能,治疗的目的只能是缓解。缓解的意思就是指使用化疗药物减轻癌症引起的症状,减轻疼痛,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主要包括了体外高频热疗和海扶刀。体外高频治疗是使得局部肿瘤加热,通过改善微循环来达到止痛作用,而海扶刀又称高能聚焦超声刀,为一种无创伤性局部治疗手段,采用体外反射数百束超声波,在体内肿瘤聚焦,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在焦点区形成高达70~100℃的高温,使癌组织发生凝固坏死,细胞结构破坏、蛋白变性,同时破坏微血管结构等环节,阻断血管再生,使癌细胞在瞬间死亡,而对人体正常组织无损伤。

  放疗:放疗即放射治疗,是利用电离辐射来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这些射线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穿透力,当射线穿过人体组织细胞时,使得细胞内部发生电离,破坏细胞内部成分,特别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DNA分子,从而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以达到治疗肿瘤目的。

  近年来,随着放射肿瘤学的不断发展,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愈显重要,至今大约有60-70%的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根据放疗方法不同可分为体外照射、体内照射、内用同位素三种。依照病情以及放射剂量,又可分为根治性放疗、姑息性放疗、术前放疗以及术后放疗等。

  对于不能根治的肿瘤患者,解除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是治疗目的。放射治疗可解除肿瘤压迫,止痛、止血等,具有较好的姑息治疗作用。对于骨转移灶,放射治疗止痛效果比较好。有资料显示,放疗对常见乳癌、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及骨髓癌的骨转移瘤缓解疼痛率可达80%以上。

  中药汤剂:龙葵汤

  龙葵汤是由精制龙葵、黄芪、高丽参、西洋参等20种名贵中药组成,重在补益气血、行气和血、解毒软坚散结,以调整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对肿瘤的防御能力。经国内外40多年对龙葵的单味药和复方制剂在基础和临床的大量研究,20世纪90年代由澳洲科研人员发现并命名的一种混合物为龙葵总碱(Coramsine),对一系列肿瘤均有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改变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影响肿瘤细胞DNA和RNA的合成以及改变细胞周期分布等等,通过多个环节促进细胞凋亡,阻止细胞的恶性增值发挥抗肿瘤的作用。据报道用龙葵总碱(Coramsine)治疗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有非常明显的改善。

  患者手术、放疗、化疗后进入休息调整期单独使用龙葵汤,可以明显观察到较多症状的改善,例如:恢复体力、改善睡眠、增加体重、减轻疼痛等,由于其安全高效可以长期服用,对防止复发以及控制瘤体增长并实现长期带瘤生存具有积极意义。

  对于一些晚期肿瘤,由于身体虚弱,不适宜手术,也无法进行放化疗,通过应用中药,可以控制肿瘤的发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风又名“卒中”,临床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舌强语塞、半身不遂、肌肤不仁”为主要表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世纪在人类健康的十大杀手中,中风位居第二,全世界每年因中风而死亡的人数多达510万。其致残率高,存活患者也大都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尤以偏瘫、失语、认知障碍为常见,不但为患者及家属带来巨大的痛苦,也为社会及家庭增添了沉重的负担。

  中风是以局部脑血液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组脑血管病,病变呈急性或亚急性。多由忧思恼怒、饮食不节、纵酒纵欲等原因,以致阴阳失调、脏腑失衡、气血逆乱。中风的病机复杂,病情多变。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中络、中经、中脏、中腑四个类型。按照现代医学的观点,在临床多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这其中,缺血性中风主要见于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和脑栓塞等;而出血性中风常见于高血压性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依据个体化与系统化相结合的原则,应用中药、西药、针灸及必要的康复手段进行综合治疗。首先,要根据中风的病变过程进行系统化治疗。在中风急性期,以醒神开窍、活血化瘀为主。积极控制脑水肿,并对缺血性中风开展溶栓治疗,应用尿激酶、甘露醇、甘油果糖、醒脑静、血栓通等药物。而且,只要生命体征平稳,应立即开展针灸治疗。在中风恢复期,以调理气血、通经活络为原则,开展包括针灸、康复、中药及心理方面的综合治疗,以全面改善患者的运动、语言及认识功能。在中风后遗症期,以滋补肝肾、调和阴阳为主,强调控制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在注重培养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帮助病人早日回归社会的同时,预防中风的再次发病。

  其次,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在应用中西医结合系统治疗的基础上突出中医特色,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中经络是中风的轻症,宜养血祛风、通经活络。可用大秦艽汤加减,或服大活络丹、小活络丹等。中脏腑是中风的重症,应首先改善患者的意识状态,分别对证应用牛黄清心丸、苏合香丸、三化汤及参附汤等。要充分发挥针灸治疗中风的优势,针对患者存在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吞咽困难等症状,分别采用头针、项针、舌针、体针、电针等方法治疗。

  第三,治疗的时机对于疗效至关重要。在中风早期和超早期对症应用脱水剂、溶栓剂及脑保护剂的基础上,应尽早开始针灸治疗。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可改善脑血流量,减轻脑水肿,促进受损神经功能的康复。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经头穴针刺治疗,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针刺5~10分钟后,瘫痪肢体肌力可提高1~2级以上,这被称为针刺的“即刻效应”。若进行连续、系统的针灸治疗,针刺效应会不断累加,使疗效稳定提高。

  目前,医生大都比较重视中风急性期运动功能的恢复,而常常忽视中风病人心理问题及智能障碍的存在。据资料统计,抑郁症已成为中风后主要且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占中风患者的1/3,在这一群体中,又有75%的患者因多种原因被漏诊。其中临床医生及患者家属对精神疾病的忽视及认知不足是其主要原因。抑郁症干扰和阻碍了中风病人的康复,增加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和经济负担,给病人及家属带来了更大的痛苦,也增加了患者再次中风的危险。孙远征教授通过主持“针灸对中风后抑郁的疗效观察”以及“针刺治疗皮层下白质脑病的研究”等课题项目,发现应用药物、针灸配合心理及康复等综合治疗,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证明,通过中西药物、针灸、心理等综合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降低就医成本,提高疗效,比单纯的西医治疗有明显优势。

  肾病被医学界称为沉默的“杀手型疾病”,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城市人群由于工作压力大、熬夜、过度疲劳导致抵抗力明显下降,造成肾小球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诱发各类肾脏疾病。近30年多来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一个威胁全世界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肾病的发病原因至今仍是一个未解的谜,为什么同样的生存环境,有的人会得肾病,有的人就安然无恙,这是现代医学始终无法解开的谜。就因为这解不开的谜,所以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于肾病的认识和医疗仍缺乏理想的方法。西医治疗这块,主要采取药物治疗,透析治疗和肾移植手术。

  西医认为人的每个组织器官,每个细胞单位都是特定的,其表现形式和作用机理也是个体的、微观的。所以西医在治疗外伤等有非常好的作用。腿部出血受伤,西医会针对受伤部位进消毒包扎处理,使其局部伤口在短时间内痊愈。西医治病具有见效快的特点。而国外西医治疗肾病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肾移植,因为国外肾脏器官移植库齐全,而且价格低廉,很多患者都采取了此种方式。

  由于我国患者个体差异、医疗价格、人均居民收入水平状况,决定普通肾病患者还是多采取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费用低、可控性强,这对于很多肾病患者来说是可以承受的。肾病临床上经常使用的免疫抑制剂有环磷酰胺、氮芥等。经过临床研究和很多患者的反映,在治疗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方面,这些是效果较好的药物,但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也比较明显,甚至还有一定的危险性。 因为西药主要是化学合成品,用药后对人体其他器官的损伤巨大,甚至还有很多的后遗症。这些化学药品的主要副作用有:骨髓抑制,可能发生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肝功能损害,使谷丙转氨酶(SGPT或ALT)增高;性机能损害,尤其是男性,少数可发生不育;脱发;出血性膀胱炎,血尿增多;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所以西医在治疗过程中对身体的其他部位也要进行时时检测,以确定药物的副作用程度,而采取停药或调整用量。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对肾病临床实验的密切观察、反复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方面的优势突显出来。中医注重调养,注重人体整个身体机理的平衡调理。当病人患病时,西医治疗是快速见效的方式,而西医产生的毒副作用也在体内沉积。这时候就应该结合病理的不同表现而采取中医的调理治疗,来缓解和抵消其毒副作用。中医学讲究气血平衡,阴阳调理,用中西医各自理论指导选用中西药物。譬如,肾病治疗在西医上多采用免疫疫制剂或者激素类药物,根据中医阴阳学说,在用皮质激素时应防阳盛耗阴,由肾阳虚转变为肾阴虚,此时要佐以滋阴补肾的药物(如六味地黄丸、左归饮之类),保护肾脏。根据激素在体内的负反馈作用,长期应用激素能使肾上腺皮质功能减弱,所以当皮质激素减少到维持量时,又需要在滋阴药的基础上加上助阳的药,以兴奋肾上腺皮质功能,促使分泌皮质激素,达到逐渐撤掉外源性激素目的。临床实践证明,这可提高疗效并降低复发率,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因此治疗肾病的时候,选择“中西医结合平衡免疫疗法”才是上策之选。这也中西医结合优于西医治疗肾病的关键原因。不过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之时,一定要选择对中西医用药及病理有着深刻研究的医生,因为如果用药不当,还会导致中西混用的副作用。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