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心血管造影,相信很多人都是不知道的。其实心血管造影是一种诊断心脏血管病的方法。那心血管造影的方法有哪些呢?心血管造影又有什么注意事项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一一解答一下。想知道的朋友就来看一下吧。
心血管造影的方法
虽然说,心血管造影是一种诊断心脏血管病的方法,但是却方法也是有许多种的。那心血管造影的方法有哪些呢?
通常使用的有选择性右心造影、左心造影、肺动脉造影、主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及肝动脉、肾动脉、脑血管、腹腔动脉、肠系膜动脉造影等多种。
心血管造影药物及设备
进行选择性心血管造影需合适的造影剂和X线快速连续摄影设备,还需要有合适的造影用心导管和加压注射器。
造影剂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离子型造影剂如60%~76%泛影葡胺,非离子造影剂如优维显、碘海醇、欧乃派克等以及低渗离子型造影剂。
小儿主要用非离子造影剂。剂量为小儿每次1~1.5ml/kg,总剂量不得超过8~10ml/kg。成人每次50~60ml,总剂量不超过200ml。如使用离子型造影剂前需作碘过敏试验,可用30%泛影葡胺1ml作静脉注射,观察20分钟,无反应方可使用。
如对泛影葡胺过敏,可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它在少数病人亦可能产生一些轻微反应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皮疹等,故对有碘过敏史的患者亦应事先考虑紧急救治措施,或在造影前使用皮质类固醇及抗组胺剂。
非离子造影剂
非离子造影剂除了会出现一些反应风险之外,造出的影像效果是非常好的,不过其价格也是比离子型要贵的。
心血管造影
用的X线机需要在短时间内输出大量X线,从而缩短曝光时间,便于快速连续摄影和提高影像清晰度,因此需要50mA以上大容量。
X线球管功率在50kW以上。如双向同时摄影,则要求1000kW以上的X线机或两台500kW以上的X线机配套,同步摄影。
快速摄影
需要快速换片机连续曝光时联动换片,一般快速换片机每秒最多可摄6张片子,正侧位两台换片机可以同步联动进行。
用荧光影像增强装置配以X线电影摄影,每秒可摄24~80帧图像,整个造影过程可在电视系统监视,影片放映时可对造影剂在心脏、血管内的流动及心脏大血管各部结构作动态观察。同时造影过程也可进行磁带录像。
摄影时按需进行选用正、侧位或左、右斜位,以及近年来采用轴位角度投照。使造影的部位显示收到更好的效果。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是综合影像增强——电视系统数据收集和计算机处理产生图像,可显著降低造影剂浓度和剂量,收到优良的诊断效果,从而减少以至避免高浓度、大剂量造影剂注射时的副作用,尤其对肾功能降低的病例较为适用。主要应用于大血管及周围血管造影。
造影用的心导管主要有猪尾巴导管、侧孔造影导管、端侧孔造影导管、漂浮球囊造影导管及冠状动脉造影导管,小儿常用F5和F6导管。
造影剂经心导管注入心脏大血管腔时,要求弹丸式地形成一团,迅速从心导管前端进入血液,才能在该部达到最高浓度而清楚的显影,故注射必须及为快速。
由于造影剂有一定的黏稠度,导管腔又有一定阻力,故须借助高压注射器来达到快速注射的目的,一般一次药量在1.5秒左右注入,注射一定量造影剂后触发注射器上的快速摄片或电影摄影的曝光触发装置,开始摄影。
如果要求在心脏动周期中某一时间注射,则须以病人心电图的某波形为讯号触发注射器起动。
肝脏血管瘤严重吗?相信每一位肝脏血管瘤患者都是会问这个问题的。而肝脏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相对来说不是很严重。但是,如果想要治疗也是可以的。那肝脏血管瘤应该怎么治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一一解答一下。想知道的朋友就来看一下吧。
肝脏血管瘤检查
虽然说肝脏血管瘤不是很严重,但是我们却需要定期做检查的,这样才能随时知道病情的进展。那肝脏血管瘤应该如何做检查呢?
1.B超检查
肝血管瘤的B超表现为高回声,呈低回声者多有网状结构,密度均匀,形态规则,界限清晰。较大的血管瘤切面可呈分叶状,内部回声仍以增强为主,可呈管网状或出现不规则的结节状或条块状的低回声区,有时还可出现钙化高回声及后方声影,系血管腔内血栓形成、机化或钙化所致。
2.造影超声
对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肝血管瘤病例,可考虑选择性采用肝脏造影超声检查。典型的血管瘤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期于周边出现结节状或环状强化,随时间延长逐渐向中心扩展,此扩展过程缓慢,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仍处于增强状态,回声等于或高于周围肝组织。
3.螺旋增强CT
CT平扫检查表现为肝实质内境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病灶,少数可为不规则形。
4.MRI检查
MRI检查T1加权呈低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且强度均匀,边缘清晰,与周围肝脏反差明显,被形容为“灯泡征”,这是血管瘤在MRI的特异性表现。
5.其他
肝活检准确率低且可导致出血,肝动脉造影为有创检查,多无必要。全身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对于排除代谢活跃的恶性肿瘤有一定价值百科。
肝脏血管瘤治疗
患上肝脏血管瘤,相信很多人还是想将其治好的。那肝脏血管瘤应该怎么治疗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1.手术治疗
目前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血管瘤切除术、血管瘤缝扎术、肝动脉结扎术、微波固化术、射频治疗、肝动脉栓塞术等。对于弥漫性的肝血管瘤,或者无法切除的巨大血管瘤,如肝功能失代偿或合并Kasabach-Merritt综合征,也可行肝移植治疗。
2.非手术治疗
(1)肝动脉栓塞术(TAE) TAE治疗
肝血管瘤基于肝血管瘤主要由肝动脉供血,栓塞动脉后瘤体内可形成血栓,血栓机化、纤维化使瘤体形成纤维瘤样结构而达到缩小、硬化血管瘤的目的。
(2)肝血管瘤微波固化术及射频治疗
肝血管瘤微波固化术及射频治疗,微波可转化为热能而使周围组织凝结,使瘤体局部萎缩、变硬,达到固化肿瘤的目的。
肝脏血管瘤饮食注意事项
对于每一位肝脏血管瘤的患者来说,饮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那肝脏血管瘤有什么饮食注意事项呢?
1、绝对禁酒。
心血管造影的操作方法
对于需要进行心血管造影的患者来说,了解其操作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那心血管造影的操作方法有哪些呢?
1.术前
应备皮,作碘过敏试验,为避免造影剂引起恶心、呕吐以致误吸,术前禁食6小时,术前可给一些镇静剂,如巴比妥类或安定,年长儿及成人用1%利多卡因局麻。婴幼儿需用静脉或强化麻醉配合1%利多卡因局麻。
2.术中
操作时一般经皮穿刺股动、静脉送入心导管,如做冠状动脉造影可选择挠动脉。将导管送到选择造影的部位。
导管在血管及心腔中时要用肝素盐水(500ml中含肝素40mg)冲洗滴注于心导管内以防导管凝血,如做左心系统造影,导管置入动脉系统中即应从导管中推入0.5mg/kg的肝素进行抗凝,防止血栓形成和栓塞。
造影完毕后退出心导管在要穿刺部位按压止血,至不再出血后加压包扎,尤其动脉穿刺应注意止血彻底,以免形成血肿。
3.术后
心血管造影患者回到病房后,最初4~6小时内,尚应观察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的变化,及时发现心功能的变化,心律失常,及造影剂不良反应等,以便及时处理。
清醒的患者应鼓励多饮水,麻醉未醒的患者应给予适当的静脉补液以促进造影剂排出,以减少对肾脏的影响。并须观察患者伤口是否有渗血。股动脉刺的患者需卧床24小时,避免过早下地造成穿刺部位血肿或夹层动脉瘤形成。
术前术后注意事项
(1)术前一日,应将病人准备穿刺或切开的上肢或腹股沟部的皮肤用肥皂与清水洗干净,手术日按预约准时到指定地点。需在全麻下做检查的患儿,如上午做,要禁食早餐。下午做,则禁食午餐,请按护士要求去做。
(2)做完心导管检查后,应注意病人有无心跳、呼吸明显增快现象。做造影检查的患儿应注意有无恶心、呕吐等造影剂的反应症状。
一般这些症状过几小时后就会好转,还要注意切口有无出血、渗血,血肿、肢体发凉等情况,如有应及时找医生检查。做完造影后,如无呕吐,可少量饮水,4~6小时后可以进食。
术后卧床24小时,局部伤口沙袋加压6小时,暂不宜剧烈活动,防止血管伤口破裂出血。如有切口缝线,术后七日拆线。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有关于心血管造影的一些方法以及心血管造影的一些注意事项。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此也是有所了解了。因此,当需要做心血管造影的时候,则一定要注意其事项哦,这样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