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品味生活网 资讯 正文

打了乙肝疫苗还会得乙肝吗 乙肝传染竟因为这

2018-04-06 23:46:03  阅读:577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田丽

  从小到大,我们要打不少的疫苗,那么,这些疫苗都是为了防治疾病的发生,有些疫苗打了之后就不会再生这个病,能够有效预防,但是并不是所以的疫苗都百分百的能够预防疾病,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打了乙肝疫苗还会得乙肝吗?

  打了乙肝疫苗还会得乙肝吗

  关于注射疫苗后的免疫效果,要根据以下三方面来决定:

  1、抗体的浓度——抗体浓度越高,抵御乙肝病毒的效果越好。

  2、感染病毒的数量——如有足够浓度的抗体,一般性的接触就可以完全避免感染了。但是如果是输入乙肝携带者的血,大量的病毒进入,则尚无法保证安全。

  3、乙肝病毒的变异——如果乙肝病毒有亚型变异,那么可以逃避已有的抗体,称免疫逃逸,仍然有可能感染乙肝。但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极小。

  所以说,注射乙肝疫苗,免疫成功,产生了抗体也不能完全杜绝乙肝的传播,只能是最大限度的进行保护。虽然乙肝疫苗可以有效的预防乙肝的传播,但仍应注意加强自我保护。

  另外,打了疫苗并不意味着一定会产生抗体,应该查一下有无有效抗体产生,在免疫成功后,抗体水平逐年下降,建议免疫后三年内加强注射一次为好,以保持体内的抗体浓度,维持较好的免疫效果。

  为什么打了疫苗还得乙肝

  1、疫苗因素

  研究发现,按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疫苗,产生抗体的滴度与注射疫苗的剂量、种类等相关。此外,与疫苗的保存也有关系,疫苗的最佳贮运温度为2摄氏度~10摄氏度。

  一般而言,乙肝疫苗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而一旦冻结,佐剂胶体完全被破坏,疫苗也随之失效。有些人为图方便,一次性把三针免疫程序疫苗带回家中,但贮存方法不对,以致疫苗失效。

  2、机体因素

  研究表明,排除检测试剂因素,一半以上无或弱免疫应答者本身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一般体检仅查乙肝表面抗原(HBsAg),若呈阴性便注射疫苗。但是,研究表明,乙型肝炎患者中,HBsAg阴性的占5%~10%,这类患者对乙型肝炎疫苗是没有应答的。

  胃癌虽说是癌症,但是,在不严重的时候,通过手术能够有效的治疗,并且抑制再发生。那么,这时候胃癌手术后的护理和饮食就特别重要,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胃癌手术后吃什么食物?胃癌手术后应该注意什么?

  胃癌手术后吃什么食物

  少食多餐

  因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仅残留小部分胃或全胃切除后空肠间置代胃,进食容受量比原来明显减少,只有增加餐数,才能弥补食量不足,满足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因此患者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食时间规律,定时定量进餐,坚持少食多餐,以每天5~6餐为宜。主食与配菜应选软烂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千万不可暴饮暴食。

  多食鱼肉

  术后初期应按照水分、清流、流食、半流、软食、普食顺序进食。流质饮食以米汤、蛋汤、菜汤、藕粉为宜,应避免会诱使肠胀气的食物。半流质饮食应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新鲜易消化的食物。

  动物性蛋白最好的来源是鱼类,因为鱼类不仅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的组成与相互之间的比值都与人体相近,鱼蛋白的利用率可达96%,鱼的脂肪含不饱和脂肪酸较高,且易为人体消化吸收,所以我们鼓励多食鱼类,如黄花鱼、鲫鱼等。进普通饮食后应多食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高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促进毒素排泄。

  少食甜食

  (1)糖摄入过多,易引起高渗性倾倒综合征(胃切除术后引起的进餐后的不适症状)。因此,糖类应适当控制,糖类供能应占总热量的50%~60%,避免摄入过甜食物,应以淀粉类食物为主。

  (2)脂肪供能不超过总能量的35%,避免食用畜肉脂肪,应选择易消化吸收的脂肪,如植物油、奶油、蛋黄等。少数患者术后若发生脂肪痢(指腹泻时拉出大量脂肪颗粒),应减少脂肪摄入量。

  如果检测乙肝两对半,提示抗-HBc阳性,说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有必要使用敏感试剂复查,并且检测HBV DNA定量。有些甚至要做肝组织活检,才能确定有无乙型肝炎病毒的现症感染。

  人类对HBsAg的免疫反应与年龄、体重也有很大的关系。疫苗接种后是否产生抗体,与机体本身的免疫功能关系密切,所以患有免疫缺陷疾病(如艾滋病)、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如恶性肿瘤、糖尿病、肾透析等)、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都会降低机体对疫苗接种的抗体应答。

  研究还表明,含某种基因的人,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较差。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影响免疫效果,例如每天吸烟超过5支者,疫苗接种后抗-HBs应答率比不吸烟者低,嗜酒者亦然。

  3、接种因素

  实验证明,接种部位以上臂三角肌最优,臂部其他部位的接种效果则较差,这是因为除上臂三角肌外,其他部位的脂肪较厚,疫苗接种后一般仅在脂肪层中缓慢进入血循环,从而影响了疫苗对体内免疫细胞的刺激。

  在一定范围内,抗-HBs滴度随疫苗接种次数的增加而提高。经大量人群实验证明,目前使用的0、1、6个月的免疫程序效果最好,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方案0、1、2个月的免疫程序效果也不错,但最好在第12个月加强一针。

  乙肝如何预防

  防止血源传播:不输入未经严格检验血液和血制品,不去街头拨牙、耳垂穿孔、纹身等。医生、护士打针要一人一管一消毒。

  防止性传播:乙型肝炎可以通过性传播,因此用避孕套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减少感染乙肝的机会。

  防止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国内十分重视,自80年代起HBsAg阳性孕妇出生的婴儿均普遍注射乙肝疫苗。通过20年的努力,出生的婴儿HBsAg携带者从9.8%降至0.5%。

  总结:乙肝疫苗是防治乙肝的疫苗,一般情况下,打了乙肝疫苗之后,在抗体有效期内是不会患有乙肝的,但是,如果您接触过乙肝患者,或者是抗体已经消失,那么,就很有可能会患上乙肝,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预防乙肝。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