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肝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患者比较难做到早期发现,而一经发现,多数已经是晚期肝癌了。肝癌是恶性的肿瘤,严重时威胁人体健康及生命。了解肝癌的高发人群,加强日常生活中的警惕和预防。下面请专家详细的介绍下:
中老年人:据临床统计,大部分肝癌都是发生于年龄在4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身上,这是因为致癌因子的作用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甚至长达数十年之久。所以肝癌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50到60岁之间是个高发年龄段。此外,肝癌的发生也与人体的免疫功能衰退有关。人到中年以后,胸腺逐渐萎缩,因而与胸腺内分泌密切相关的细胞免疫功能也逐渐减弱,人体不能有效地排斥异常的细胞,癌症也就趁机萌发。
男性:据研究发现,患有肝癌的男性朋友要比女性患者多得多,肝癌男女之间的比例大概是7-10:1,即男性肝癌病人数是女性的7-10倍。肝癌为什么以男性为高危人群,目前尚无确切的解释。不过,有很多的医学专家分析认为女性体内的雌性激素对某些肝癌致病因素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警惕导致肝癌的7大致病原因
肝癌的"罪魁祸首",也就是致病原因,其实,人们坚持投入大量精力来研究这些病因,无非也是为了能从源头做好预防工作,以达到减少发病的目的。根据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分析,认为肝癌发生的原因主要由以下七种"罪行"所导致:
1、水源污染
饮用水质的严重污染,是肝癌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尤其是污染的沟水,其次为河水,井水最低。故在没有自来水设施的乡村,应提倡饮用井水。
2、病毒性肝炎
主要是乙型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尤其是乙肝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其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要比正常人高出2~100倍;在肝癌的高发地区,约20%的人可能是乙型肝炎或乙肝病毒携带者。
3、黄曲霉毒素(AFT)
以黄曲霉素B为最重要的致癌物质。适宜于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中生长繁殖,尤其是夏季的霉变食物及谷物、饲料等,最易被黄曲霉菌污染而产生黄曲霉毒素,长期食用含此毒素的食物可诱发肝癌。
心梗即心肌梗死,是由于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我国本为心梗的低发地区,但近年来,由于生活与工作方式的改变,心肌梗死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呈年轻化趋势。此外,春季为心梗高发期,且心梗并非“远方表亲”,它时刻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年轻人需警惕。本文从多个角度来论述心肌梗塞,希望能引起广大读者的警惕性,具体情况如下:
心肌梗塞的病因
在临床上,90%的心肌梗塞都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由于某些原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而造成的。其他如心肌耗氧量剧增、冠状动脉痉挛、栓塞及炎症等引起官腔狭窄闭塞也可导致心肌梗塞。心肌梗塞的诱发因素包括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大出血、休克、
暴饮暴食、脱水、外科手术、寒冷、吸烟饮酒、严重心律失常、便秘等,所有这些都有可能诱发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及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诱导致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的临床症状
临床上,心肌梗塞的症状各不相同,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其临床症状存有很大的差异性,部分患者发病急,严重程度高,可猝死,甚至来不及抢治;有一部分人无明显症状,属无症状性心肌梗塞;还有一些人以晕厥、休克、四肢无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为起始症状。对于大多数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来说,发病前1~2天或前1~2周会有一些前驱症状,最常见的就是心绞痛。因心梗发病急骤,所以了解患者发病时的相应症状,对疾病的及时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心梗呈年轻化趋势
如今,心梗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由于工作压力的增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心梗的发生呈现年轻化趋势。这是因为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熬夜、饮食不节、缺乏运动、抽烟喝酒等会加重心脏负担或诱发冠状动脉硬化,从而增加心梗的发生率。根据中医,凌晨3点到5点时,肺调气血功能最旺,因心主血,肺主气,气推血运行,气赖血以附,血为气之母,血载气以行,气血相互滋生,所以此刻心脏负担也很重,所以很多心梗患者是会后半夜发病,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错过了最佳抢治时机。所以年轻的朋友们一定不要熬夜,因为熬夜会大大增加心脏负担。
4、化学致癌物质
能引起肝癌的化学物质以N-亚硝基化合物为主,如亚硝胺和亚硝酰胺等。此外,农药、酒精、黄樟素等亦均能诱发肝癌。
5、基因突变
还有人认为,环境中的突变原和病毒作用激发肝细胞分裂反应途径的活化,引起细胞的点突变和基因易位,是加速癌细胞增殖的可能因素。
6、免疫状态
有人认为肝癌患者血浆中含有一种封闭因子,能抑制细胞免疫并保护肝癌细胞不受免疫细胞杀伤。研究已证明,甲胎蛋白(AFP)就能抑制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7、繁杂因素
营养过剩(大量营养素)或营养缺乏(如维生素A、B1缺乏)、血色病、寄生虫感染及遗传等,也是诱发肝癌的危险因素。
肝癌的预防要注意肝功能常规检查
一、血清酶反映肝细胞损伤的试验:包括血清酶类及血清铁等,以血清酶检测常用。临床表明,各种酶试验中,以ALT、AST能敏感地提示肝细胞损伤及其损伤程度,反应急性肝细胞损伤以ALT最敏感,反映其损伤程度则AST较敏感。在急性肝炎恢复期,虽然ALT正常而γ-GT 持续升高,提示肝炎慢性化。慢性肝炎γ~GT持续不降常提示病变活动。
二、胆红素反映肝脏排泄功能的试验:检测肝脏对某些内源性(胆红素、胆汁酸等)或外源性(染料、药物等)高摄取物排泄清除能力,临床的检测胆红素定量的常用,总胆红素(STB)正常情况下成人为1.7~17.1μmol/L其升高常见的有:总胆红素,间接与直接均升高:慢性活动性肝炎,黄疸型肝炎,肝硬变等。总胆红素与间接明红素偏高:血型不合输血,溶血性贫血,新生儿黄疸,恶性疾病等。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偏高: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毛细胆管发生肝炎,胰头癌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
三、血浆蛋白反映肝脏贮备功能的试验:血浆的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时间(PT)是通过检测肝脏合成功能以反映其贮备能力的常规试验。血清总蛋白TP60-80g/L;白蛋白A35-55g/L;球蛋白G20-30g/L。ALb下降提示蛋白合成能力减弱,PT延长提示各种凝血因子的合成能力降低。
四、血清蛋白电泳反映肝脏间质变化的试验:血清蛋白电泳已基本取代了絮浊反应,γ-球蛋白增高的程度可评价慢性肝病的演变和预后,提示枯否氏细胞功能减退,不能清除血循环中内源性或肠源性抗原物质。此外,透明质酸、板层素、III型前胶原肽和IV型胶原的血清含量,可反映肝脏内皮细胞、贮脂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变化,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