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品味生活网 资讯 正文

帝王陵惊险反盗墓设施 恐怖吓住考古队

2018-04-10 15:16:19  阅读:429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祖蓝
在未考古前,当地称南唐陵为“太子墩”,“太子墩”的规模较大,地表上部为一圆形土墩,周长170米,高出地面12米。真正发掘,比盗墓要困难多了。或许有读者会问了,不是有盗洞么,还有什么难?考古要按程序来,讲究科学,不能胡乱挖,要保护原状,得首先从寻找墓道开始。也就是说考古要从墓门进入,而不能从盗洞爬进去。

  墓道找到了,呈圆拱形,长达19米、宽4米。顺着墓道,很快找到了墓门,但一时却无法进入。原来,当年棺椁下葬后,在封闭墓门时,出于防盗的考虑,在门外堆砌了许多青条石和石块,墓门本身也是用大砖封砌,相当牢固,一般盗墓贼是无法轻易进入的。

  这种反盗墓手段是隋唐五代时期常用的,如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合葬墓乾陵,也是用条石封固墓道的,石缝间再用铁水灌注,至今未有盗掘的痕迹。

  这种反盗墓的考虑是相当周到的,虽然一时难住了考古人员,但却没有难到盗墓贼,他们从墓室上面开“天窗”,未费多大劲就进入墓室了。

  在颇费一番周折后,再开启墓门就容易多了。

  秦陵式“天文地理”装饰地宫

  整个墓室是座名副其实的地下宫殿,全长21 米多,由三进十三间仿木结构砖石建筑物组成。前室和中室是砖结构,左右各有一间侧室;后室是石结构,左右各有三间侧室。

  让大家即惊讶又惊叹的是,三间主室的柱、枋和斗拱上均绘有莲花、牡丹、宝相、海石榴和云气等纹饰,后室门前通道的上方更有横列的双龙攫珠大型石刻浮雕,甬道口两侧又各置一尊足踩祥云、披甲持剑的石刻浮雕武士像。 这些石刻的表面原来都曾敷金涂彩,刚从淤土中露出时还能看到一些金光闪烁,有鲜艳如新的壁画。特别是后室,这里是放置棺椁的地方,室顶为巨大青石条砌成,显露出了非同寻常的气派:上面是彩绘了一百多颗日、月、北斗星座等图案的“天象图”,青条石地面还刻有迂回曲折的“地理图”。

  不是帝王陵,没有这样的规模和讲究!

  考古人员当时很兴奋,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内部装饰,是秦始皇陵以来帝王陵寝特有的装饰特征。后室中后部有石砌棺床,棺床的周边刻有8条金龙浮雕,并用浅刻的卷草和海石榴花纹作为棺床平面的装饰,上面还刻了两道宽5-7厘米、深3厘米蜿蜒曲折的槽沟,象征生前统治的千里河山。

  由此,进一步证实,此墓非常人之墓,确是一座帝王陵。

  盗墓贼留下了“玉哀册”

  盗墓贼盗走了陵随葬宝物,特别是金银器。幸运得是,能证明墓主身份的“玉哀册”却留了下来。盗墓贼为何没有带走此“宝物”?也许盗墓贼觉得此册不吉利,从也许盗墓贼根本就未将此册当好货。

  玉哀册刻字填金,原放置地在后室东南侧室内,但已被盗墓贼翻动过了,玉片散落于地面。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玉哀册中最关键的第一片,即带有纪年的那块玉片却让盗墓贼打碎了,仅在后室淤土中发现了碎片的大半。但这大半却不是想要的,独缺带纪年的右上角碎片。

  如果找不到这关键碎片,辨别墓主身份就没有说服力。当时,考古人员分头在墓室内寻找,最后被细心的张彬在前室淤土中筛捡了出来。上有“保大元”三个字, 得以凑成一块完整的玉片。

  曾昭燏当时是亲临发掘现场,她连夜从设在牛首山幽栖寺内的考古驻地赶回市区,找到胡小石,连夜对玉片进行了研究。查证“保大”是南唐中主李璟的年号,“元年”是公元943 年, 正是李昪去世、李璟登基的年份。

  从而证实这是李昪的陵墓,即史书上所记的“钦陵”(一称“永陵”)。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