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有仰望星空了,你生活的城市还能看到星星吗?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夜亮了起来,可越来越多的市民记不清上一次看到星星是什么时候了。星空本是我们在夜晚抬头即可望见的,但现在似乎成了奢侈的事。
璀璨星汉,正从三分之一的国民眼中消失
2016年,Fabio Falchi 及多位合作者曾发表了一份根据高精度卫星成像数据,并结合全球2万多个地面站点的观测,制成的全球光污染影响评估地图集。数据显示,由于日趋严重的光污染,我国已经有32.5%的人无法看到夜空中闪烁的银河,甚至有11.9%的国民看到的夜空是完全光亮的。这一情况在人口密集的经济发达地区尤甚。
不过,这仅仅是2016年的统计结果,目前我国的光污染情况可能会更加严重。
国内资深城市照明管理者韩明清在2018中国景观照明产业大会上提到,2016年杭州G20峰会是中国景观照明的分水岭。杭州G20峰会之后,中国城市景观照明范围越来越广,投资规模也越来越大。但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该亮的亮了,不该亮的也亮了,该不该亮的都亮了。
守护城市夜空,需要合理用光
那为了守护城市夜空,防治光污染,应该要怎么做呢?
以杭州为例,早在2013年杭州就在照明规划中引入了“Dark Sky”黑天空概念,提出要在杭州设立“黑天空保护区”,保护区域不受光污染。此后,杭州在保护城市“黑天空”方面的意识不断增强,2019年更是进一步在照明总规划中明确了“黑天空保护区”的边界和范围。
本轮杭州照明规划编制组负责人王小冬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说,本次规划的“黑天空保护区”范围很大,有的还是在城市核心范围里面,比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之所以选定这些9类地区作为“黑天空保护区”,主要是基于城市上位规划和照明实际情况考虑。
其实,“Dark Sky”的概念在全球范围内早已提出、应用和研究。“Dark Sky”一般会被译为“暗夜空”、“暗天空”,指的是日落之后天空进入的一种自然环境或自然状态,也就是自然夜空。它不是完全黑暗的,还会有月光、星光等自然光源。
2001年,国际暗夜空协会(International Dark-Sky Association)推出了国家暗夜空地区项目,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国际暗夜空地区(International Dark Sky Places)。截至2019年5月,全球有超过115个国际暗夜空地区。
与上述的“黑天空保护区”的划分不同的是,国际暗夜空地区的认证更多的是从暗夜环境角度考虑。国际暗夜空协会上海分部负责人郭菲向澎湃新闻解释,国际暗夜空地区的认证都是自愿申请,国际暗夜空协会在接受申请后,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评估和考核程序后予以认证。国际暗夜空地区对暗夜环境要求比较高,最主要是对影响天文和星空观测的天空亮度的要求,也就是重点在于控制人为天空辉光的产生(包括直射光、反射光和散射光等)。
可见,“Dark Sky”的概念或者说防治光污染的理念及其方法,更多的是在提倡科学合理用光。
郭菲指出:“对‘Dark Sky’的概念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科学的指导。城市中的亮并不一定意味着光污染严重,暗也不一定意味着光污染程度轻,如何正确地设计和使用人工照明才是防止光污染产生的关键。”
王小冬也强调,在规划中提出的“Dark Sky”概念,
不是说让城市退回到黑暗时代,而是尊重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强调城市发展与生态的平衡,提倡精准控光、精准用光,不让不需要的人工光干扰生态,影响城市的永续发展
。
目前不少城市已经出台了相关文件,加强对城市照明设计的指导与监督。让城市照明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天津在1999年便颁布了我国首个有关夜景照明的技术规范——《城市夜景照明技术规范》。上海在2004年制定了我国首部限定灯光污染的地方标准《城市环境(装饰)照明规范》。
不过,从规划到实践还有很多环节。目前出台的相关照明规划、标准等更多像是指导和参考,光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制定工作相对滞后,市民对于光污染的了解还是相对较少,我国光污染防治工作还需进一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