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云大师
释教对「丧葬风俗」的观点4
知道逝世后的现象
问:「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千古以来一直是人们不解的迷思,可否请大师再针对逝世后的现象、情形,多做一些开示。
答:前面讲过,有生必定有死,存亡是人生的实相,逝世是人人所不能或免的。乃至人以外的一切众生,不管智愚贤不肖,终究都免不了一死。只不过逝世的状况千差万别,各各不同,依经典记载,逝世可分为四大品种:
一,寿尽而死:这是一般所谓的「与世长辞」,好像灯油燃尽,灯光天然就会平息。一般人尽管莫不期望「延年益寿」,但总有上限;人命在呼吸之间,到头来仍是免不了黄土一坏。所谓:「有朝生而暮死者,有春夏生而秋冬死者,有十年、百年、千年而死者,虽有迟速,相去曾几何时?」这是阐明人寿有限,劫数难逃。
二,福尽而死:经上说:「世人无知存亡,肉眼不知罪福。」一切众生的寿数就像水上的气泡,气散则灭;一旦自己具有的福报浪费尽了,天然就会人死神去。这就如千金散尽的财主沦为乞丐,经久会饿死、冻死,是相同的道理。
三,意外而死:便是一般所说的「横死」,是指原本不该该死,因为遭受意外,逃避不及而身首异处例如:战死、事故亡故、被人刺杀,乃至被虎豹豺狼咬噬等,都是事前难以预知的俗语说:「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便是描述这种变故。
四,自若而死:前三种死都是不行意料、不能自主的,而自若的死法,却是能够掌握,能够自主的,也便是佛门中「存亡自若」的境地。释教里有许多修持功夫深的古德,要生就生,要死就死,以缘由聚散及道法满意为存亡,不受一般存亡大限的胁迫。
其实,所谓生命,包括生和死。生固然是生命,死也是生命。逝世并不是消除,也不是长逝,更不是灰飞烟灭、无知无觉,而是走出这扇门进入另一扇门,从这个环境转换到另一个环境经由逝世的通道,人能够提升到更光亮的精神国际里,因而佛经关于逝世的观念,有许多积极性的譬喻,例如:死如出狱、死如再生、死如结业、死如移民、死如搬迁、死如换衣、死如推陈出新等。
逝世是躯壳形体从有形、有限,转化为无形、无限,因而身后的境况与生前有所不同。从下面三点比较,能够知道一些身后的概略:
一,不受时空的约束:人在生前受了时刻和空间的限隔,不能为所欲为,万里漫游,也无法老态龙钟,尽情恣性;但是一旦逝世而脱离形体的枷锁,他的道心真性就能够无拘无束往来不断,穿越三界时空。
二,没有肉体的担负:《法句譬喻经》说:「全国之苦,莫过有身;饥渴寒热,瞋恚惊怖,色欲怨祸,皆因为身。」活着的时分,身体是咱们的大担负,饿了要找东西喂他吃,冷了要替他加衣,患病时要忍耐病苦的痛楚。这个身体所带给咱们的烦恼,远比带给咱们的高兴多。而逝世之后,神识不再受躯壳的控制,不用再去服侍这个色身,也就没有饥寒、病痛的生理摧残,也没有种种触受压迫的担负了。
三,具有人天的神通:活着的时分,人的种种才能都受到躯体的约束,身后则不受物理国际的拘谨,能够穿墙越壁,看到肉眼所看不到的事物,听到耳朵所听不到的消息。并且神识具有浮留在空中的才能,能够无拘无束的飞翔,其运动的速度能够随意念所生而无远弗届。除了佛陀的金刚座,母亲的子宫不能穿越之外,其他物理国际的任何阻止都能够络绎自若,真是「念动即至」。
一般人总是惧怕逝世,特别老年人最关怀的问题,便是逝世痛不痛苦?逝世今后到哪里去?假如确知逝世的那一刻能够不痛不苦,就如睡觉相同;乃至知道逝世今后能够上天堂,或许再来人世,乃至往生西方极乐国际,如此逝世不也是很夸姣的事吗?
有一个老太太临终之前,儿女、亲属、朋友都到医院来看他,老太太的大儿子是个牧师,他说:「妈妈就快要去了,咱们来替他祈求,愿他上升天国吧!」老太太忽然打开眼睛,说:「在上升天国之前,你们弄一杯酒来给我喝好吗?」这是妈妈临死之前的希望,应该要满意他,所以儿女们赶快找酒来给妈妈喝。喝过酒今后,他又说:「再有一支烟抽那就更好了。」这时小儿子说:「妈妈,医师说,临终的人不行以抽烟。」妈妈说:「什么医师?死的是我又不是医师,我便是要抽烟。」想想,这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因而赶快找一支烟来给妈妈抽。喝过酒,烟也抽了,老太太一脸满意的含笑对儿女们说:「人生真是美啊!谢谢咱们,未来再会!」
面临逝世,能够这么洒脱,逝世又何惧?因而,假如咱们能够了解逝世的本相,逝世对咱们而言,就像领了一张出国参观的护照,处处能够放言高论,悠游自在。逝世也像移民相同,只需你有生计的本钱,只需你有功德法财,即便换一个疆土,又何须惧怕不能日子呢?所以逝世并不行怕,逝世之后到哪里去才是要紧的事。(待续)
图说:「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千古以来一直是人们不解的迷思,可否请大师再针对逝世后的现象、情形,多做一些开示。图/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