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的时候你在干嘛?
这几天一位15岁的女孩谈方琳突然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因为她年纪轻轻就出现在了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是这次大会中年龄最小的参与者。
图片来源:微博@人民日报
刚上高一的谈方琳来自华师大二附中,她在初三的时候就已经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菲波那契数列与贝祖数的估计」,她的这项研究成果第一次建立了斐波拉契数列和贝祖数的联系,改进了加拿大数学家Rankin教授于2013年发表于《美国数学月刊》上的一个较为粗糙的估计式。下面这张图正是她的研究成果展示:
图片来源:新闻晨报
看到她这个研究成果,我的感受和一些网友一样,光是名字读起来都有点费劲:
学霸凭此获得了「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一等奖等众多奖项,这次她也是被论坛主办方邀请前去参加大会的。更令人意外的是,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参加这个大会了,去年首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她也出席了。
图片来源:新闻晨报
看完人家的15岁,再回忆一下自己的,当时数学一直是最令人头秃的科目:
但真正的强者就是数学学得好的同时还能保证发量:
15岁的谈方琳想法倒是也有点独特,她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曾经表示,父亲是大学数学老师,而自己是从初一开始发现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慢慢开始努力深钻数学,会主动去找《美国数学月刊》之类的专业期刊杂志来看。
不过自己却不怎么参加数学竞赛,因为她觉得参加竞赛需要刷题,这有点浪费她学习的时间。
谈方琳不仅在数学方面很突出,英文也是相当流利。在圆桌论坛环节,她用流利的英语向2019年沃伦阿尔珀特奖获得者吉罗·麦森伯克教授请教问题,看上去十分沉着淡定。
这大概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吧:
说到谈方琳参加的这个世界顶尖科学论坛,今年已经是它第二次举办了,这个论坛是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发起的活动,每年10月底都会邀请一批诺贝尔奖、图灵奖、沃尔夫奖等顶尖科学奖项得主和一些科学家聚在一起交流学习。今年的论坛10月29日在上海开幕,其中参会的44位诺尔贝奖科学家中,有4位是今年新晋诺奖得主。
除此之外,论坛今年还邀请了12名青少年科学家,他们大多出生于2001年到2004年,每个人都是像谈方琳那样优秀的「别人家孩子」。
图片来源:微博@新华视点
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高三学生胡诗成也特别引人注目,她今年5月就在第70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中获得了能源化学学科最佳奖和一等奖,课题名字是《蚕丝衍生的高分散Ni,N共掺杂纳米碳及电催化CO2还原》。
她也因此成功获得了一颗以她名字命名的小行星,甚至受邀出席今年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
图片来源:微博@SFLS上外附中
高二学生蒋骋昊也是参与者之一,他曾经荣获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他研究的课题是《丝素蛋白基组织粘合性水凝胶制备及其应用于口腔溃疡治疗的研究》。嗯,一样也是每个字都认识但连在一起怎么就有点看不懂了呢...
据新华视点报道,他研发的一种溃疡药物配方引发了牛津大学院士的兴趣。
参加论坛的还有杨鸿嘉,他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三学生,和15岁的谈方琳一样,这也是他第二次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了。
他的研究课题名字也很长:《天然抗氧化剂在降低重金属对水稻生长发育的毒害作用初探》,凭此他获得了“第29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左为杨鸿嘉 / 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官网
16岁的潘柏乐也在青少年科学家之列,他参与过的科研项目倒很有意思:光催化、电吸附海水脱盐、消防员防火润肤霜。
今年5月,他和他的团队研究了另一个项目:「利用废弃物和太阳能对抗淡水危机——花生壳基活性炭/缺陷MoS2电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容脱盐性能研究」,他们也因此有机会代表中国参加斯德哥尔摩青少年水奖瑞典总决赛。
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潘柏乐透露过自己父母也在大学工作,而自己9岁就拥有了一套化学实验箱,开始在自己家里做实验。
左一为潘柏乐 / 图片来源: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官网
这些00后可能就是所谓的「最强大脑」吧,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成就,少年未来可期。再看看我自己,可能真的是来地球凑数的而已:
(文中图片素材均来源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