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员顶戴花翎
清代改冠制,替以弁冕。弁冕分二种,一为暖帽,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多黑色,中有赤色帽纬、帽子最高处有顶珠,其材料多以宝石制成、有红、蓝、白、金。按清礼仪,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石,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无顶珠者无官品;二为草帽,无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后期小而高,用藤、篾席,外裹绫罗,多为白色,也有湖色、黄色,上缀红缨顶珠。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更定官员冠顶准则,以色彩相同的玻璃替代了宝石。至乾隆今后,这些冠顶的顶珠,大大都都用通明或不通明的玻璃,称作亮顶、涅顶的来替代了。如,称一品为亮红顶,二品为涅红顶,三品为亮蓝顶,四品为涅蓝顶,五品为亮白顶,六品为涅白顶。至于七品的素金顶,也被黄铜所替代。顶珠之下,有一枝两寸长短的翎管,用玉、翠或搪瓷、花瓷制成,用以安插翎枝。翎有蓝翎、花翎之别。蓝翎是鹖羽制成,蓝色,羽长而无眼,较花翎等级为低。花翎是带有"目晕"的孔雀翎。"目晕"俗称为"眼",在翎的尾端,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以翎眼多者为贵。官帽又可大致分为朝冠和吉服冠:
朝冠,望文生义是上朝时戴的,顶子分为三层,上为尖型宝石,中为球型宝珠,下为金属底座,用所饰的珍珠(东珠)的数目来加差异。亲王冠顶装修有 10颗东珠,亲王的世子冠顶装修有9颗东珠,郡王的冠顶装修有8颗东珠,贝勒冠顶装修有7颗东珠,贝子的冠顶装修有6颗东珠,镇国公冠顶装修有5颗东珠,辅国公,不入八分公以及民公冠顶均装修有4颗东珠。侯爵的冠顶装修有东珠3颗,伯爵的冠顶装修有东珠2颗,一品官冠顶装修有东珠1颗。一品以下不能镶嵌冬珠,改为其他小宝石。
吉服冠,是穿戴吉服时佩带的官帽,也是平常官员戴的帽子,所谓吉服,是仅次于朝服的礼衣,吉服冠顶子最简略,只要球型宝珠及金属底座两部分,底座用金的,也有用铜的,上面雕刻斑纹。顶珠的色彩及材料有多种,反映不同官员的等第。帽子的最高之处装有顶珠,帽之顶珠是差异官级的重要标志:
暖帽
一品朝冠顶戴
亲王以下,直到子爵和一品的官员都是红宝石,是色美、通明的宝石级刚玉。以其晶莹剔透的美丽色彩,被古代人们蒙上奥秘的超自然的色彩,被视为吉利之物。国际红宝石产地不多,主要有缅甸、斯里兰卡、泰国、澳大利亚、我国等,但就宝石质量而言,以缅甸、斯里兰卡质量最佳。
二品朝冠顶戴
二品吉服冠珊瑚顶
二品官用珊瑚,是重要的有机宝石之一,珊瑚的色彩常呈白色,但宝石级珊瑚为赤色、粉赤色、橙赤色,可以用作官帽之上,仅次于红宝石。珊瑚与释教的关系密切,印度和我国西藏的释教徒视赤色珊瑚是如来佛的化身,他们把珊瑚作为祭佛的吉利物,多用来做佛珠,或用于装修神像,是极受珍爱的首饰宝石种类。
三品吉服冠蓝宝石顶戴
三品吉服冠
三品朝冠
三品吉服冠
三品官用蓝宝石,是色美、通明的宝石级刚玉。实际上自然界中的宝石级刚玉除赤色的称红宝石外,其他各种色彩如蓝色、淡蓝色、绿色、黄色、灰色、无色等,均称为蓝宝石。以缅甸、斯里兰卡质量最佳。
涅蓝四品顶戴
四品官用青金石,是陈旧的玉石之一。它以其艳丽的蓝色赢得东方各国人民的喜欢。不通明,为玻璃至油脂光泽。其硬度为5.5,比重是2.7-2.9。青金石具有共同的蓝色、深蓝、淡蓝及浅青色等,青金石是我国自古以来进口的传统玉料,其大都来源于阿富汗。迄今为止,在我国沿未发现青金石英钟的产地。
五品朝冠(暖帽)
五品吉服冠水晶顶戴
五品水晶官帽顶珠
五品朝冠
五品官用水晶,是自然界3000多种矿石中的一种,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晶体通明、常呈六棱体状。自古以来备受人类宠爱,国际各国均列入宝石队伍。硬度为 7,相当于钢锉一般坚固,这使得脆且易碎的黄玉、钻石、欧泊石、祖母绿之类的宝石相形见绌。国际上许多国家都有水晶,比方:巴西、乌拉圭、美国、南非、赞比亚、俄罗斯、 我国、越南、巴基斯坦等等,其间巴西水晶最有名。
六品吉服冠
六品朝冠
六品朝冠(白色涅玻璃替代砗磲)
补白:据考古材料标明,我国古代的玻璃制造工艺始于西周时期,历经连绵不停的两千余年,至清代开展到高峰,成为古代玻璃史上的鼎盛时期。故宫博物院藏古代玻璃器 4000余件。从藏品的年代上看,战国到明清简直不间断。其间绝大部分藏品为传世品,尤以清代玻璃制品所占份额最大,约占整个藏品的90℅。
据不完全统计,康熙朝已有单色玻璃、画搪瓷玻璃、套玻璃、刻花玻璃和洒金玻璃等种类,雍正朝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描金玻璃。
单色玻璃是指用单一色彩玻璃吹制的玻璃器皿。康熙朝的单色玻璃是对清曾经玻璃制造流程与工艺的承继与开展。这时期的传世品,曩昔仅知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通明玻璃水丞。雍正朝制造数量最多、器型最丰厚的种类是单色玻璃,为其时的主流产品。单色玻璃有“涅玻璃”与“亮玻璃”之分,“涅玻璃”是指不通明玻璃,“亮玻璃”是指通明玻璃。
七品朝冠
素金铜顶
七、八、九品都是金顶,差异是七品官用素金顶,八品、九品均用镂花素金顶。
八品官冒顶
九品朝冠
由此可以精确的看出:
一品和二品顶子趋向于赤色 ,三品和四品趋向于蓝色,五品和六品趋向于白色 ,七、 八、九品趋向于金色。
花翎
清朝的弁冕,在顶珠下有翎管,质为白玉或翡翠,用以安插翎枝。清翎枝分蓝翎和花翎两种。蓝翎为鹖羽所做,花翎为孔雀羽所做。花翎在清朝是一种辨等威、昭品秩的标志,非一般官员所能戴用;其作用是昭明等级、恩赐军功,清代各帝都千叮万嘱,既不能簪越本分妄戴,又不能随意不戴,如有违背则严行参处;一般降职或革职留任的官员,仍可按其本任等第穿朝服,而被罚拔去花翎则是非同一般的严峻处分。
花翎又分一眼,二眼,三眼,三眼最显贵;所谓“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的眼状的圆,一个圆圈就当作一眼。蓝翎是与花翎性质相同的一种冠饰,,又称为“染蓝翎”,以染成兰色的鹖鸟茸毛所作,无眼。赐予六品以下、在皇宫和王府当差的侍卫官员享戴,也可以恩赐建有军功的初级军官。鹖鸟生性好勇斗狠,至死不却,武士冠上插鹖翎,可以显现武士的勇敢,到也恰当。在清朝初期,皇室成员中爵位低于亲王、郡王、贝勒的贝子和固伦额附(即皇后所生公主的老公),有资历享戴三眼花翎;清朝宗室和藩部中被封为镇国公或辅国公的亲贵、和硕额附(即妃嫔所生公主的老公),有资历享戴二眼花翎;五品以上的内大臣、前锋营和护兵营的各统领、参领(担任这些职务的人有必要是满洲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这上三旗身世),有资历享戴单眼花翎,而外任文臣无赐花翎者。由此可知花翎是清朝居高位的王公贵族特有的冠饰,而即便在宗藩内部,花翎也不得逾分乱用;有资历享戴花翎的亲贵们要在十岁时,通过必要的骑、射两项考试,合格后才干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