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品味生活网 资讯 正文

中华十大传世名帖

2019-11-19 10:29:44  阅读:353 作者:责任编辑。陈微竹0371

NO.1—东晋 王羲之宗族《三希宝帖》

晋代 王羲之 时雪快晴帖

晋代 王献之 中秋帖

晋代 王珣 伯远帖

三希宝帖是东晋书圣王羲之宗族留给后世三件法书(分别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其间通过专家判定,《时晴帖》和《中秋帖》为后世摹本,只要《伯远帖》乃晋人真迹分藏于北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NO.2—东晋-王羲之《兰亭序》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

《兰亭序》,又叫《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兰亭序》体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地步。作者的气量、风神、胸怀、情愫,在这件著作中得到了充沛体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可谓绝妙的比方。今日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宝贵。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不管是摹本,仍是拓本,都对研讨王羲之有适当的说服力,一起又是研讨历代书法的极端宝贵的材料。

NO.3—唐-欧阳询《仲尼梦奠帖》

唐·欧阳询《仲尼梦奠帖》

《仲尼梦奠帖》行书,为唐闻名书法家欧阳询所作。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书法为"初唐四家"之一。

《梦奠帖》共七十八字, 无款印。书法笔力苍劲古茂。曾入南宋内府保藏,钤有南宋"御府法书"朱文印记两方,"绍""兴"朱文连珠印记,后经南宋贾似道,元郭天锡,明项元汴,清高士奇,清内府等递藏。此帖用墨淡而不浓,且是拙笔疾书,转机自若,无一笔不当,无一笔凝滞,上下头绪映带明晰,结构慎重沉实,运笔沉着,气韵流通,体方而笔圆,妩媚而刚毅,为欧阳询晚年所书,清劲绝尘,诚属稀世之珍。《仲尼梦奠帖》纸本,纵25.5cm ,横33.6cm,今于辽宁省博物保藏。

NO.4—唐-颜真卿《祭侄文稿》

唐·颜真卿《祭侄文稿》

《祭侄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七百五十八年)。麻纸本,行书 纵28.2厘米 横75.5厘米,二十三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二百三十四字。铃有“赵氏子昴氏”、“大雅”、“鲜于”、“枢”、“鲜于枢伯几父”、“鲜于”等印。从前宋宣和内府、元张晏、鲜于枢、明吴廷、清徐乾学、王鸿绪、清内府等保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祭侄稿》是颜真卿为祭拜牺牲于安史之乱的侄子颜季明所作。唐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谋反,平原太守颜真卿联络其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征伐叛军。次年正月,叛军史思明部攻陷常山,颜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并先后遇害,颜氏一门被害30余口。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七五八年),颜真卿命人到河北寻访季明的首骨携归,挥泪写下这篇留芳千古的祭文。

《祭侄稿》作为颜书闻名的“三稿(另二稿《争座位稿》,《告大伯文稿》)之一,曾收入宋、明、清诸代从刻本中,历代仿效者不停,褒赞不断。

NO.5—唐-怀素《自叙帖》

唐·怀素《自叙帖》

《自叙帖》唐书法僧怀素草书,中华榜首草书。内容为自述写草书的阅历和经历,和其时士大夫对他书法的评论,即其时的闻名人物如颜真卿、戴叙伦等对他的草书的称颂。《自叙帖》是怀素撒播下来篇幅最长的著作,也是他晚年草书的代表作。《自叙帖》 从前南唐内府、北宋苏舜钦、邵叶、吕辩、明代徐谦斋、吴宽、文徵明、项元汴、清代徐玉峰、安岐、清内府等保藏。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据曾行公题,旧有米元章、薛道祖及刘巨济诸名家题识,今佚。宋米芾《宝章待访录》、黄伯思《东观馀论》、清安岐《墨缘汇观》等著录。上海延光室、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

NO.6—北宋-苏轼《黄州寒食帖》

北宋·苏轼《黄州寒食帖》

《黄州寒食帖》系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手迹。纸本,25 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原属圆明园保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凄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刻惆怅孤单的心境。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境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豪宕,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全国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著作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NO.7—北宋-米芾《蜀素帖》

北宋.米芾《蜀素帖》

米芾《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被后人称为中华榜首美帖。墨迹绢本,行书。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书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岁时,共书自作各体诗八首,计71行658字,署黻款。书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岁时(1088年),在蜀素上所书的各体诗八首。

《蜀素帖》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闻名保藏家收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NO.8—北宋-徽宗赵佶 《草书千字文》

北宋·徽宗赵佶 《草书千字文》

《草书千字文》是宋徽宗赵佶传世的狂草著作,是我国传世十大名帖之一。作所以1112年。纵31.5厘米,横1172厘米,写在一张整幅描金云龙笺上。是赵佶四十岁时的精意著作,笔势豪宕流通,改变多端,趁热打铁,较为壮丽。是继张旭、怀素之后的创造。今藏辽宁省博物馆。

它是难得一见的徽宗草书长卷,以用笔、结体的熟稔精妙甚至书适意境而论,与怀素比较,委实手足难分。这卷笔翰飘动的墨迹,书于全长三余丈的整幅描金云龙笺之上。其底文的精工图画,是由宫中画师就纸面一笔笔描绘而出,与徽宗的墨宝可谓相辅相成,一起成果了这篇空前绝后的旷世创造!被称为“全国一人绝世墨宝”。

NO.9—元-赵孟頫《前后赤壁赋》

元·赵孟頫《前后赤壁赋》

《前后赤壁赋》是元代书法宗师赵孟頫楷书奇珍。元代书法,从总体上来说是一个复古为立异的年代,元代诸家以唐人楷书法为根底,竭力规划二晋,形成了一代习尚。元世祖忽必烈一致我国后,以其雄才大略,广交有学识的汉人,从各方面发现人才,并力求康复旧有的体系而略更张,虽然他在文明与思想上比较敞开,但在军政、财政和殿试选用人才等方面即对汉人严加约束,所以有识之士既不能在仕途上获取名利,仍转趋于文艺,在书法范畴中赵孟頫便是一个最为出色的代表人物。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纸本,纵二七点二厘米,横一一点一厘米。款署大德五年,赵时年四十八岁,正值精力、膂力顶峰期。其字点画精到,结体缜密,行笔劲健舒畅,唐棣跋云:“东坡二赋,松雪要每一书之,负出诸书之右,故深得晋人书法。晚年行笔圆熟,度越唐人,乃知早会意图之深如此。”

NO.10—明-祝允明《草书诗帖》

明· 祝允明《草书诗帖》

《草书诗帖》,被称为明代奇才草书绝品,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明祝允明所作。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纸本,纵三六点一厘米,横一一四七点五厘米,书曹植《乐府》四首,是祝允明的代表著作。

草书意多于法,特别是大草,尽情豪宕,气势倒闭,舒畅淋漓,而其规则布局打破了纵横有列的格式,于参差错落,开合锁结,过接映带,揖让环抱中流显露一种激烈而震撼人心的韵律和节奏,但放逸不是不要规则,而是一种逾越于法度之外的过人胆略,这种胆略是建立在圆熟的技巧和深沉的功力之上的,当其提高到一个自由王国的地步时,便会在创造的热情中到达心手两忘,随机生发,笔态横生,点画狼藉“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从而到达一个抒发适意的地步,一个“寄妙理于豪宕之内”的地步,一个“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地步。纵观历史上能到达这种地步的草书我们除二王、旭素和宋之黄庭坚外,明代又将草书推上了一个新的顶峰。明代因为手工业的兴旺,制纸工艺日臻完美,加上厅堂式的修建,书法的幅式开端由手卷信札小品向中堂巨幛大幅开展,而大幅的著作要有雄壮的笔力、挥斥八极的气势和方式比照激烈的规则布局为依托,这种创造观念构成了明人尚势的年代特色,而行草书体正好合适了这种改变的需求,马宗霍《书林藻鉴》谓:“明人类能行草,虽绝不闻名者,亦有可观。”明代善草书的书家甚多,闻名的有陈璧、张弼、文徵明、文彭、王宠、陈道复、莫云卿、董其昌、陈继儒、黄道周、张瑞图、倪元璐、傅山、王铎等,他们各人在这广大的范畴里奔驰并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其间最负盛名的当首推祝允明晰。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