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节庆,首要流行于广西壮族聚居区的天等、大新、德保等县,以天等县向都镇最具代表性。每年,来自向都邻居的男女青年和商家生意人都会主动来到这儿,天等县向都镇的万福广场,也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大集”——“壮族霜降节”。
霜降是在每年10月24日前后,气肃而凝,露结为霜,是一年一度的霜降节气,霜降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当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明遗产。而关于广西西南部的天等县来说,霜降,更意味着一个盛大节日的降临。
“壮族霜降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祭拜壮族女英雄——瓦氏夫人。公元1553年,倭寇大举侵略我国东南滨海。58岁的瓦氏夫人以参将总兵衔,应诏代重孙带领田州俍兵(今广西田阳)数千人,赴江浙抗倭,打响了被史称为“抗倭榜首胜仗”的王江泾战争,此后又取得了 “金山卫保卫战”等十多个战争的成功,遭到明嘉靖皇帝两次诏赏,并特封为“二品夫人”。
当年瓦氏夫人带领的几千俍兵中,就有天等向都子弟,所以,向都人向来把瓦氏夫人当作“自家人”,引以为荣并非常崇拜。因为瓦氏夫人凯旋之日正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所以,每年这一天,天等公民都要举行盛大的留念典礼。向都“霜降节”,也由本来仅仅欢庆丰盈的民间节庆,成为人们思念和祭拜抗倭女英雄、传承爱国大义和民族前史的文明符号。
“霜降节”是壮族民众庆祝丰盈的一场狂欢。从宋朝起,每年霜降期间,劳作了一年的壮族民众都会用新糯米做成“糍那”、“迎霜粽”,趁着农闲的时机交朋结友、对歌看戏,远来的歌唱人有的爽性过夜镇上,过满三降、欢庆够九天才舍得回家。
天等当地的自治区级非遗代表项目:左江民歌、打榔舞、拜囊海轮流演出。人们经过感恩、酬报、欢庆,共享着丰盈的高兴、品尝着浓郁的乡愁。
曾有学者形象地将节庆比喻为“文明印象经济底片”。在壮族霜降节里,兜销农产品的圩市遍及镇上巨细大街,热烈程度乃至胜过新年,俗称“霜降圩”。
壮族霜降节,是族群文明的认同标志和交流平台。它阅历了时刻的洗礼,凝集民族文明的魂灵,带着壮族的文明基因和前史回忆,展现出了人与人天伦之乐,人与自然调和相生的民族文明精力。
今日 21:20,
广西卫视首播
《广西故事——千秋非遗 古韵流风》
敬请重视。
广西播送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