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读过《红楼梦》的朋友,对贾琏的印象一致的都不太好——不务正业、胡来,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然而,有谁知道宝宝心里的苦啊。
难道贾琏的不务正业、喜欢偷腥,仅仅是因为纨绔子弟一身臭毛病吗?
今天,笔者只想站在琏二爷的角度,一探其纨绔荒唐背后的落寞与无奈。
一、贾琏其人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曾这样介绍贾琏:“这位琏爷身上现捐的是个同知,也是不肯读书,于世路上好机变,言谈去的,所以如今只在乃叔政老爷家住着,帮助料理家务”。
这里,小编要说,冷子兴的介绍其实是有失偏颇的——似乎贾琏生就一个不上进的主儿,读书不行,官身是捐的,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只是为人还算伶俐,于是只好做上了帮助料理家务的差事。
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
在我感觉,如果条件允许,贾琏是不想、也不屑于做这个贾府外交官的。
熟悉作者及作品背景的读者都知道,曹雪芹小说反应的是清朝年间的事儿。按照贾府的背景,贾琏应该是一个吃铁杆皇粮的八旗子弟无疑。八旗子弟那时候都在干嘛呢——斗鸡走狗、风花雪月、为非作歹,呆霸王薛蟠不就是一个典型吗?而贾府地位、财富更在薛家之上,所以贾琏不是没有放浪形骸的资本的。
另外,贾琏也不缺少放浪形骸的条件。一来家族财富地位已无须多论;二来贾琏也是美男子一个,可比那个粗鄙不堪的呆霸王强多了。贾琏的外貌,小说没有直接的描写,但是可以从诸多细节描写中看出一些端倪。
小说第四十六回,贾赦要强逼鸳鸯做姨娘,鸳鸯不从,贾赦对前去回话的鸳鸯哥哥说:“自古嫦娥爱少年……多半是看上了宝玉,只怕也有贾琏。”能够与贾宝玉相提并论,由此可见贾琏长相不比宝玉差,至少也是个美男子。
再者以王熙凤那样的身份地位与眼界秉性,一般人肯定是入不了她的法眼的。
三则贾琏不像宝玉那样,有个假道学的父亲日日压制着,因为他的父亲贾赦也是个荒诞不经的主儿,这从他已经娶了好几房姨太太不说,还不惜忤逆贾母要强娶鸳鸯就可见一般,贾琏可完全依葫芦画瓢。然而,奇怪的是,这俩父子似乎不是一路货,贾琏要远比其父靠谱多了。贾琏母亲邢夫人更不要说了,就是一个没有主见、唯唯诺诺的人。所以贾琏真要是想放飞自我,还真没什么可以阻挡的。
可真实的情况呢?
实际情况是:贾琏无疑是同辈人之中最出色的一个,甚至其父贾赦、其叔父贾政也犹有不及,在一团乱麻的贾府里,无疑是一个顶梁柱一般的存在。
二、贾府的顶梁柱
偌大的贾府,上一辈里,贾赦光忙着两腿之间的那点破事,忙于吃喝玩乐,不想也无暇管家;贾政呢,过于迂腐,在仕途上倒是颇有才干,也颇受重视——这一点从他轻轻松松就帮贾雨村谋得一个好差事就能够准确的看出,但酸臭知识分子的秉性,使他不屑于掌家理事,陷于繁琐——他更专注于精神文明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管家方面恐怕是无心也无力。
玉子辈里呢,贾珠早死,宝玉只在脂粉堆里混,贾环、贾琮年幼、因为是庶出也不够资格。凤姐倒是能干,但毕竟一介女流,不能像男子一样可以在外抛头露面,交际应酬。
于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贾琏的存在是必须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必须行。而实践证明,贾琏是有一定才干的。
这从贾琏经办的几件事就可见一斑:林黛玉回家探父、处理遗产,是贾府一把手贾母钦点贾琏一路照应的,足见贾母对贾琏能力的肯定;营造大观园,贾政放手交给贾琏;贾政到正在筹建中的大观园视察时,忽又想起一事,只能问于贾琏,贾琏赶来,忙向靴筒取掖内装的一个折略节看来回答了贾政的问题——贾政也离不开贾琏;其他的贺吊往还等事更都离不开他。贾府的日常开支离不开更是他这个钱耙子,他整天都在操心,如何开源节流弄钱,维持这个超级大家族的运转。真真是“我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如果说宝玉把人生都给了大观园,而贾琏却是把人生都奉献给了“荣国府”。
三、家里的二把手
贾琏在外人面前虽然风风火火、进退有度,但在家里的事情上,只是王熙凤说了算,他只能屈居实际意义上的“二把手”。
贾琏与王熙凤虽是夫妻,但在贾府管理权上,尤其是在钱财上,却一直是落于下风的。尽管他这个钱耙子费劲心力的为贾府开源节流,但财产的使用权却牢牢把控在王熙凤的手里。
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就是,谁掌握了印把子,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贾妃省亲时,铁槛寺要找个管理人员。贾琏事先把这个差事给贾芸,哪知后来凤姐又许给了贾芹,争执的结果是,贾琏让步。贾芸明白是非曲直后,赶忙又送礼求凤姐,检讨了自己不该先去求贾琏的错误。凤姐得意地冷笑道:"你们要捡远道走么!早告诉我一声,多大点事,还值得耽误到这会子!"
财务方面,王熙凤用府里人的月例钱放高利贷,一向都是瞒着贾琏的,甚至还偷用贾琏的印证办私活;贾琏求鸳鸯将贾母查不到的银器从偷一箱子出来,填补家用亏空,感觉自己脸面不够大,就让凤姐向她说情。结果凤姐、平儿联合起来敲他的竹杠,虽然吵了一阵子,还是贾琏答应给凤姐二百两银子了事。
作为妻子的王熙凤这样处理问题,你让堂堂七尺男儿贾琏情何以堪。身为妻子,她没有处处维护丈夫的权威和脸面,反因一己私利无视而贾琏的存在,丝毫无视贾琏的感受,使贾琏在众人心中面前颜面扫地,你想贾琏会怎么想呢?
四、婚姻里的弱势方
贾琏和王熙凤是什么关系?
夫妻啊!更精确的说称得上是青梅竹马。王熙凤与贾宝玉是姑表亲,两家人你来我往自不必说。贾琏王熙凤二人年纪又相仿,只怕也曾如宝黛一处起坐,两小无猜。所以两人之间鸾凤和鸣、如胶似漆也是可能有的。
这在小说里也有体现。送宫花一节中,贾琏和王熙凤白日于房中亲热;贾琏送黛玉回南王熙凤独寝怅然若失。由此可见,两个人也曾经少年夫妻、如胶似漆过。
然而,跟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甜蜜被打破了。
由于王熙凤的娘家人位居九省统制,王家的声势已然在日薄西山的贾府之上;贾政未曾袭爵,王夫人却掌管着荣府。所以王熙凤动辄把“我们王家”挂在嘴上,贾琏大概也只好尴尬的哈哈了。
这时候的王熙凤,大概忘记了什么叫做“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王家再风光也与她无干了;她大概忘记了什么叫“一根绳上的蚂蚱”,自己应该是与贾府、与贾琏荣辱与共的。
王熙凤在娘家是假充男儿养大的,行事泼辣,由不得贾琏要便处处忍让,大局为重。然而,王熙凤却无视贾琏的包容,变本加厉。
贾琏在她的防范辖制下,更显得软弱无能,连房中侍妾平儿也不得接近。在贾琏将尤二姐金屋藏娇一事上,贾琏固然有不对,但在那样的时代,男子纳妾是很正常的事情,贾赦不就把秋桐赏给了贾琏做小吗?
王熙凤心里不痛快,能够理解。但这毕竟是人民内部矛盾,王熙凤却唆使尤二姐前夫张华告状,上升到了阶级斗争的层面了——要知道贾琏可是在国丧期间纳妾,若有不慎,就要被扣上犯政治错误的帽子,恐怕不但是贾琏,整个贾府也会受牵连。这时候精明的王熙凤就实在欠考虑了。
类似的事情多了,他们的情感也便打了折扣。
王熙凤执掌贾府财政大权的过程中,日趋膨胀大概也就是在整个时候开始,她和贾琏的感情开始出现了危机,王熙凤醉心于权力带来的陶醉之中,甚至背着贾琏大肆敛财,她对权力和金钱的兴趣超过了贾琏,甚至在贾琏苦苦支撑贾府的时候,冷眼旁观,置身事外,早已没有了“夫妻本是同林鸟”的休戚相关。
时间长了,贾琏就发现,这个家只剩下冷冰冰的利益,枕边人已经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夫妻相处之道,本应该是同舟共济,可是贾琏和王熙凤的夫妻关系却在现实利益的诱惑下,渐渐的貌合神离;家庭本应该是避风的港湾,贾琏在辛苦奔忙之余,本应该在温馨的小窝里休憩身心,然后再轻装上阵,然而,这个家里早已失去了温馨和默契。
尤其在尤二姐死后,贾琏对生活的憧憬全部被打碎。
“我忽略了,终久对出来,我替你报仇。”这句话宣布了贾琏和王熙凤爱情的结束。
五、欢场上的"下流种子"
小说里,贾琏最为人所不齿的就是与很多女人都有一腿,可是我们细细看看和他偷情的对象,难免会大跌眼镜——多姑娘、鲍二家的……多是下人的妻子,小家寒门的,这样的家庭娶的媳妇能标致出众到哪里去呢?
这不,连贾母都看不下去了,骂贾琏"不管香的臭的都弄到屋里来",是个"下流种子"。
可贾琏似乎更喜欢这样的女人——她们都出身底层,也许正因为这些人的卑微与渺小,贾琏在她们面前,才真正感觉到自己是个男人吧。
为何会这样呢?这就需要从心理学的层面来解读了。我觉得,一句话就可以概况——“男性尊严的丧失和征服中的自我满足”。
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角色和行为的差别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许多人际的、社会的、文化的差异造成的。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镜头里,男刚女柔、男尊女卑、夫唱妇随应该是一种正常的状态。
然而,在贾家,贾琏应有的这种强势却被王熙凤的女性光环所笼罩,进而丧失了在民间传统文化氛围里男性的尊严,并由此产生了深深的挫败感和压抑感。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了,贾琏的劈腿对象为什么基本是底层女性——只有她们会看重贾琏的身份与力量,从而对贾琏产生依赖和信服顺从的心理。她们的臣服,无疑会使贾琏获得深刻的自我满足于愉悦,让因男性尊严丧失而产生的挫败感与压抑感得以释放。
六、关于婚姻的一点思考
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马尔克斯说:“婚姻如同整个人生一样,是一件艰难的事情,每天都要重新从头开始,而且必须在有生之年天天如此。这种努力应该是持续不断的,有时甚至会让人精疲力竭,但却是值得的。”
还有一句老生常谈的话:婚姻是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不管婚姻是多么的复杂与劳费心力,走进婚姻已然是绝大多数人的追求和必然结果,一旦步入婚姻,人们还是希望好好经营。
然而,如今的中国,离婚率逐年攀升,不婚族慢慢的变多。婚姻不再是必选项,快节奏工作生活导致的社交圈缩窄、城市化进程人口流动带来的原有社交圈的破坏,增大了年轻一代接触到意中人的难度。
即使踏入婚姻殿堂,但出轨和出柜屡见不鲜,“不再相信爱情”是很多人常挂在嘴边的,于是《婚姻保卫战》这样的节目就应运而生且大火了起来。
挪威剧作家易卜生说过:“婚姻是人生的一大考验”。尽管影响婚姻关系的因素有很多,但婚姻的相处之道无非是包容,“真正的爱情是利他性的”。如果都只看到对方的错误,只想改变对方,那就离破裂不远了。
而如果我们也可以怀着“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相爱”的心态去看那个与我们白头偕老、相濡以沫的人,你会发现,所有的分歧与矛盾都将随风而逝,而她,是那么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