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品味生活网 资讯 正文

辽上京的守护者

2020-01-06 01:54:39  阅读:5569 作者:责任编辑NO。谢兰花0258

我并非出生在林东,可从明理起就日子在林东。林东不大却很有名,都得益于城南有座抛弃的老古城——辽上京遗址。

小时分,我常和小伙伴儿们去老古城游玩。陡峭的草地上,一大圈拱起的土岗弯曲崎岖,北口疑似城门的开裂处,土砖夯制的痕迹记忆犹新。土城南侧一条细沙河水渐渐流过,人称“沙里河”。古城南侧矗立着一座两米多高的无头石雕,裙罗飘带明晰可辨;古城北侧则是突起的一座土丘,顶端立有一块“临潢府”标志碑。偌大的一个空阔地点,夏天绿草茵茵,牛羊可见;冬天北风扫过,一片苍莽。除南北一条马路穿城而过直通远处的天山外,目之所及见不到一处房瓦屋舍,唯有城北口一块署名国务院公布的“全国要点文物维护单位”的石碑赫然矗立。这让我对这座光溜溜的老古城不只肃然起敬,并且愈加猎奇。

这座古城是哪个朝代的?为什么就成为国家级要点文物维护单位?其时周围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有说是辽代的,古城便是当年辽国的首都,里边曾住过萧太后、萧天佐等前史小说里的风云人物,地下埋的满是金银财宝;有说古城是被一场烽火焚毁,文物古迹化为灰烬,其前史头绪早已无从可考。因为没有体系的文字介绍,人们尽管就日子在古城脚下,每日朝夕相处,却议论纷繁,无所适从。

王晴

小学三年级的时分,我地点的林东一小请来一位文明馆王老师作陈述,专门解说老古城的由来。记住这位王老师高高的个子,四十多岁,戴一副近视眼镜。那天师生们早早坐满了大礼堂。王老师登上讲台,先伸手摘掉蓝布帽子向咱们行了个礼,然后坐下来问询同学们都有谁去过老古城,台下全都举起了小手。王老师咧嘴笑笑说:“很好,很好!那么同学们可知道这个老古城是哪个朝代留下来的吗?”同学们纷繁摇头。

巴林左旗文明馆

“好,那我今日就给咱们讲讲这个老古城的由来!”王老师咳嗽一下,清了清嗓子,便向咱们讲了起来。从北宋时期我国北方的前史地图到契丹民族的鼓起,从耶律阿保机共同契丹部落树立大辽到最后辽为金所灭,王老师喋喋不休地讲了两三个小时,听得同学们自我陶醉。王老师广博的前史知识、浅显易懂的幽默解说,给与会的每个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王晴

从那以后,每逢我再在街上遇王老师骑车通过,都会停下来向他行注目礼。王老师仍然戴那顶蓝布帽子,并且帽檐压得很低,两只眼镜片简直遮住了上半个脸,两个嘴角略往后咧着,似笑非笑,眉头紧蹙,又像在思考问题。我没想到小小的林东,竟有如此专业的古城研讨者!后来一探问王老师叫王晴,是文明馆的作业人员,因为姓名清丽,常被人误为“王清”。

1968年王晴与搭档在文明馆门前

上中学后,王晴的二女儿王飞叶和我成了同班同学。飞叶也像她爸爸高高的个子浓眉大眼,人高腿也长,奔驰飞快,不光打球,并且是咱们年级的短跑冠军。飞叶者,飞起来的绿叶也,姓名起得当之无愧。

因为和飞叶成了同学,我才知道他们家是回民,她爸爸王晴老先生生于1925年,比我爸爸还大4岁。1936年迈先生11岁的时分随爸爸妈妈从河北省平泉县太平庄迁来林东,并在林东的启文小学结业。1953年迈先生开端到新华书店作业,因为他醉心于当地的史志研讨,1964年被抽调到政府去编纂地方志,从此便开端了他对辽史和契丹文明的研讨。

王晴与文明馆搭档在林东街合影。

一次飞叶带咱们几个同学到他们家串门,正好遇到她爸爸在家。能见到我从小学就敬仰的老先生,心里感到十分侥幸。老先生那时分刚五十岁出面,双腿盘坐在炕上,身前是张小方桌,桌上摆放着书本和材料。看咱们来了,他微笑着让咱们坐。问寒问暖几句后很自然地就聊到了老古城。老先生告诉我,说契丹前史文明研讨最大的困难是撒播下来的前史文献太少,咱们这座老古城尽管大名鼎鼎,但因为条件不具备,现在还不能开掘,而流散的文物搜集起来又十分不容易。

王晴

他说,大概是1967年,一次他到古城南边的大辛庄造访,在老乡家见一喂猪的石槽子很特别,他就翻过来看,发现竟是块古代的石碑改制的。他问询老乡石碑是从哪弄来的。老乡说在古城边上捡来的,并且他家里还有两块正在压酸菜缸。老先生赶忙找来检查,发现上面公然刻有笔迹。所以他二话不说,忙向老乡要了石头拿回去研讨,本来上面的笔迹竟是残存的契丹大字。这两块石头可成了文明馆的宝物,后来还被政府有关部门专门拿到日本参与契丹文物展,为契丹文的研讨发挥了及其重要的效果。

1973年王晴与刘德高在召庙前

老先生说,1977年他还在辽上京搜集到一枚出土的银币,通过细心考证他认为是契丹大字“天朝万岁”,通过专家判定,此项考证获得了共同认可,并在之后的辽代钱币学术研讨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先生说,现在文明馆里保藏的那些“砖头瓦块”可都是研讨老古城的宝物,是他和搭档们几十年不间断搜集到的。他在沙里河担任建筑古城维护工程那段,因为他常常到古城邻近的大辛庄、小辛庄和“八一”大队给老乡们宣扬解说文物维护的重要意义,咱们都对他很熟,有的不知道他叫什么姓名,就喊他“王眼镜”。许多人还拿着瓷盘瓷碗自动找他看文物,看中了他就当场买下来。说是买,其实也便是给人一双鞋或一个茶缸之类。这其间就有后来确认的国家一级文物,搁现在放到文物商场说无价之宝也差不多。提到这儿,老先生呵呵地笑了起来,笑声还没完毕便又转化成了阵阵咳嗽。

1973年王晴与苏赫在召庙,前排右一为苏赫,右二为王晴。

六七十年代是王晴先生前史研讨的鼎盛时期。这期间,他与北京、辽宁、内蒙古的文物专家通讯不断,特别与北大的侯仁之教授以及徐光翼、刘观民、苏赫、刘凤翥等专家学者多有通讯来往和商讨沟通,不光考证出了契丹银币上的大字“天朝万岁”,还收拾撰写了《契丹史稿》笔记、《巴林左旗出土的几方官印》、《辽上京出土的契丹银币释文》、《辽上京遗址及出土文物记叙》、《辽上京河流湖泊今地考》、《淶流河非辽上京河道剖析》、《契丹大字索引》、《契丹大字初探》等学术研讨成果,以及聚集收拾出6册本《乡土史地材料》和30余万字的《我国民族史稿》等。

十分怅惘的是,合理王先生迎来改革开放新时代,正准备在学术研讨上大展宏图的时分,却因肺心病突发,于1984年3月23日溘然病逝,年仅59岁。

1975年王晴与契丹文字专家刘风翥

我一向认为学识广博的王老先生必定是旧社会哪所大学前史专业结业的老迈学生,内心深处一向把他当作林东为数不多的高级知识分子看待。最近和子承父业的老先生的长子未想兄联络才得知,老先生仅仅小学结业,这让我大为惊奇。

未想兄说,他父亲学历并不高,可是他从小就爱学习、肯研讨,并且天资极高,许多东西他无师自通一学就会。从小老先生就对前史地舆感兴趣,研讨起来夜以继日,特别吃苦。曩昔家里日子好不容易,老先生又常年患有肺病,搜集材料做考证研讨他吃了不少辛苦,老父亲许多感人的阅历让他至今难忘。他说,父亲忽然病故,让许多亲朋好友十分怅惘,当地的党政领导还在回民墓地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追悼会,对老先生三十多年如一日研讨收拾契丹前史文明所做出的奉献给予了高度赞扬和必定,这让他们一家感到十分欣喜。现在辽上京前史文明研讨在政府的大力推导下渐渐的变成了林东在全国甚至国际的一个亮点,每年前来观赏的中外人士不计其数,这些如九泉之下的父亲有知,必定十分欣喜。

1975年王晴全家在院里

2007年,我回林东参与同学聚会,在新的政府广场对面赫然矗立着一座雄伟美丽的“辽上京博物馆”。我走进去一楼二楼地逐一观赏,各种展板五光十色,各种文物琳琅满目,忍不住让我想起了王晴老先生。没有他那辈人在极端困难的条件打下的研讨根底,林东的辽文明和契丹史研讨怎会到达现在的水平缓影响?

王晴

2018年我再次回林东参与同学聚会,在新城区中心广场又矗立起一座新的造型愈加雄伟共同的“辽上京博物馆”。清晨,我和几个从外地回来的同学相约健步登上儿时常常在上面游玩的古城,放眼望去,一束绚烂的阳光照射在弯曲崎岖的古城墙头,40年岁月瞬间即过,似乎弹指一挥间。

斗转星移,现在的林东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可古城没有变,辽上京遗址没有变,它仍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敬候着一代又一代对它情有独钟的研讨者和守护者!

作者:王杰

相片由王未想供给

本文为原创转载须经作者授权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